留英新风向?威尔士拒征国际生学费附加费!

今年 5 月,在英国政府发布的《恢复对移民系统的控制》(Restoring Control over the Immigration System)白皮书中,提出了一项备受关注的政策:

计划对国际学生学费收入征收 6% 的“附加征费”(International Student Levy),用于补贴英国本地学生。

虽然政策尚未正式实施,但已经在高校、行业机构和留学生群体中引发了不小的震动。

但近日,英国威尔士教育大臣林恩·内格尔(Lynne Neagle)却在议会中明确表示:“威尔士不会引入英国政府提出的国际学生学费收入征费政策。我们真诚地欢迎国际学生来威尔士学习。”

在英国政府密集推出各类限制措施的背景下,这番“唱反调”的表态显得格外引人关注,也向留学生释放出一个信号:在部分政策上,威尔士与英格兰并不完全同步。而这种差异,很可能成为许多家庭留学决策时的重要参考。

留英新风向?威尔士拒征国际生学费附加费!

来源:BBC

当今留学市场上,英国始终是最受欢迎的目的地之一。高质量的教育、悠久的学术传统、多样的文化氛围,都让英国大学长期保持很高的竞争力。

然而,这两年英国的国际学生政策却在悄然发生“分裂”。一方面,英国政府不断收紧学生签证与毕业政策;另一方面,威尔士和苏格兰等地区政府却选择了更为开放和更友好的态度。

对于想要申请英国大学的学生来说,这样的变化意味着什么?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又会对留学体验和未来规划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一、英国政府主导政策收紧

过去两年,英国政府主导了一系列移民政策调整,核心目标是“降低净移民”,而国际学生成为首当其冲的对象。

这些政策主要包括:

01限制家属随性签证(Dependants Visa)

从 2024 年 1 月起,除博士和少数研究型硕士外,所有国际学生都不再允许携带家属来英。这意味着希望带配偶或子女同行的学生,必须重新规划家庭安排。

02毕业签证与就业限制

与此同时,政府还收紧了学生签证向工作签证的转换渠道。过去,一些学生会在课程未结束前直接转成工作签证,现在这一途径几乎被堵死。学生必须先完成学业,才能申请转签证。

更让人担心的,是关于毕业后工作签证(Graduate Route)的改革。英国政府计划将该签证的停留时间从原本的两年缩短至 18 个月,理由是“防止滥用”与“鼓励高技能就业”。一旦实施,将直接影响留学生在毕业后寻找工作的时间窗口。

03国际学生学费征费(levy)

除此之外,英国政府还提出了一项备受争议的政策,就是对大学的国际学生学费收入征收 6% 的额外费用。

英国高等教育长期处于财政压力之下。虽然本地生的学费在过去十多年几乎没有上涨,但通胀却涨了 35% 左右,政府对大学的补贴也持续缩水。此外,科研投入也是重灾区,平均每投入 1 英镑,只能收回 0.67 英镑。全国范围的科研经费缺口,已被估算为 62 亿英镑。

在这种局面下,国际学生的学费成了大学的重要“回血”手段。英国高校难以靠本地学生学费或政府补贴撑起整体运转,国际学费便被视为维持教学、研究、基础设施、奖学金等成本的关键来源。

所以这 6% 虽然是向大学收的,可大学没多余的钱,那最后谁埋单?只能是学生了。

大学从国际学生学费中赚得越多,就要交更多的“教育平衡税”。该政策的初衷是“控制留学生增长”,但各界担忧,这实际上会推高学费,降低英国高校的竞争力。

而根据英国内政部发布的最新政策说明,这一“国际学生征费”仅适用于英格兰地区的大学,由此,位于英格兰地区的那些最受留学生欢迎的院校,包括 G5、大部分罗素集团名校,将受到直接影响。

威尔士、苏格兰及北爱尔兰是否跟进,完全取决于各自的地方政府。威尔士官方目前已经明确表示不会参与征收

留英新风向?威尔士拒征国际生学费附加费!

留英新风向?威尔士拒征国际生学费附加费!

来源:英国内政部官网

二、威尔士“逆风而上”

与中央政府的收紧形成鲜明对比,威尔士政府在 2024 年至 2025 年间多次公开表态:我们欢迎国际学生。

如前文所述,威尔士教育部长 Lynne Neagle 在本月议会发言时明确表示,威尔士不会实施国际学生学费征费政策。她直言:“我们不会以这种方式去‘调控’学生需求,我们真诚地欢迎国际学生。”

其实早在 2021 年,威尔士就推出了自己的“国际学习交流计划”(International Learning Exchange Programme),以替代英国脱欧后失去的学术交流机会。这表明,威尔士希望继续与世界各地的大学保持教育合作与交流,而不是收缩边界。

此外,威尔士还长期资助“Global Wales”与“Study in Wales”等项目,用来提升威尔士高校的国际知名度,吸引更多来自亚洲、欧洲与中东的学生。政府甚至拨款支持高校改进国际学生服务体系,包括签证指导、就业辅导与跨文化支持。

在英国政府政策大幅收紧的同时,威尔士政府却选择了“开放”和“国际化”。这使得威尔士在当前英国教育版图中,成为一种“温和替代选择”:既享有英国学位的学术声誉,又在政策环境上更友好、风险更低。

三、苏格兰保持“中间路线”

与威尔士类似,苏格兰也拥有相对独立的教育政策。苏格兰政府并没有像英国政府那样强势收紧国际学生政策,反而强调国际教育对本地经济的重要性。

根据 Universities Scotland 的数据,国际学生每年为苏格兰带来超过40 亿英镑的经济贡献。政府官员多次指出,国际学生不仅是学校的“经济支柱”,更是推动创新与文化交流的重要力量。因此,苏格兰的整体政策方向仍以“保持吸引力”为主。

此前,苏格兰还在积极推动延长地区性毕业签证时间的提案,希望毕业生在苏格兰可以获得更长的留英工作许可,以满足本地人才需求。

根据提案,国际学生在完成学业后,可申请为期两年的“苏格兰毕业生签证”。此签证将作为英国毕业生签证(Graduate Visa)和技术工人签证(Skilled Worker Visa)之间的过渡,允许毕业生在苏格兰工作或寻找工作,无需雇主担保。

这一主张虽然尚未成为正式政策,但传递出一个信号:苏格兰希望通过教育留住国际人才,而不是设限。

留英新风向?威尔士拒征国际生学费附加费!

来源:Universities Scotland

四、同样的英国,不同的留学体验

在宏观层面,英国政府确实在持续收紧国际学生政策,但这并不意味着“英国不再欢迎留学生”。

相反,威尔士和苏格兰正在用实际行动证明,英国的留学版图正在“多中心化”——英格兰依旧是主流,但威尔士和苏格兰的吸引力正在快速上升。

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同属一国家,但由于教育自治制度及地区差异,它们在留学体验上也存在明显不同。

首先是生活成本

英格兰南部,尤其是伦敦地区,生活成本居高不下。单是住宿费,每月就可能超过 1,000 英镑。

相比之下,威尔士与苏格兰等地的生活成本更低一些,学生在卡迪夫或格拉斯哥生活的月均花费通常低 20% 至 30%。这意味着在同样预算下,学生可以在这些地区过上更舒适、压力更小的学习生活。

其次是政策环境

英格兰执行英国中央政府的移民与签证政策,变动频繁且趋严。

威尔士政府则明确表态欢迎国际学生,并公开呼吁“为国际学生提供稳定的学习环境”,苏格兰也在尽力为国际学生争取更多支持。

再者是教育氛围

英格兰地区名校众多,大部分耳熟能详的大学均位于该地区,学术竞争激烈,节奏快、机会多,但压力也更大。

威尔士的教育环境更包容,校园氛围温暖,其中也不乏一些很好的大学,例如卡迪夫大学、斯旺西大学等;苏格兰的高校(如爱丁堡大学、格拉斯哥大学)亦兼具学术声誉与生活平衡,国际学生比例高,文化包容度也强。

所以,如果你正在做留学决策,不妨跳出“只看排名”的惯性思维,多关注政策环境、生活成本与未来发展这些因素,它们可能直接影响你未来的就业与居留计划。

像英格兰地区固然资源丰富,但生活压力大。而像威尔士和苏格兰的生活成本更低,政府和学校在国际学生支持方面投入却并不少,更加适合希望专注学业、平衡生活的学生。

老师建议大家可以将眼光放得更宽更远,结合自身情况,理性选择留学目的地。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波莫纳学院:洛杉矶阳光下的“文理学院典范”

下一篇

盘点美本TOP30官方宣讲会 和招生官面对面解读录取要求!需要的收藏...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