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北京公立国际部全景分析

导 语

在全球化与本土教育创新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北京公立国际部作为国际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已从早期仅服务于外籍人员子女教育的单一目的,逐步演变为培养具有中国根基与世界视野的未来创新人才的前沿阵地。历经萌芽、成长、爆发与规范调整等多个阶段,北京公立国际部不仅在课程体系、师资建设与升学成果上不断突破,更在区域布局上呈现出从核心城区高度集中向多点协同发展的结构性变迁。

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京领系统梳理其发展脉络、区域格局与竞争力生态,洞察北京公立学校国际化教育发展与趋势,为未来人工智能时代创新人才的培养带来参考与启迪。

一、北京公立国际部发展脉络

1、雏形萌芽期

公立学校国际部最早发起于20世纪70年代。为满足外籍人员子女在中国境内的教育需求,一批公立学校设立了国际部。1975年,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被外交部和北京市政府指定为对外开放学校,成为了北京市第一所招收外籍学生的公立中学,该校在1989年成立国际学生部,1994年被国际文凭组织(IBO)批准开设国际文凭课程,成为中国大陆较早践行国际文凭教育理念的国际文凭学校。1994年,北京汇文中学国际部留学生班成立。

作为北京市首批具备境外招收外籍学生资质的公立国际部,旨在培养外籍学生进入中国大学,其中主要群体为韩国学生。而其2021年成立的中美项目班则致力于培养中国籍学生升入海外大学。1996年,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成立,旨在帮助外籍学生夯实语言基础以报考中国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展留学生学历教育的学校之一。进入21世纪后,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四中也于2002年成立国际部,以满足外籍人员子女的教育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公立学校国际部仅服务于外籍学生,其性质与后来家庭熟知的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国际部、人大附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ICC)等面向中国籍学生的公立学校国际部完全不同。因此,可以说在20世纪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公立学校国际部发展步伐较为缓慢,而且目的更多面向外籍人员子女的教育。

2、加速成长期

进入21世纪后,2000-2007年可以称为公立学校国际部的成长期,一批知名公立学校国际部在这个期间成立:2002年,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国际部创办;2004年,北京十一学校国际部、人大附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ICC)成立。这些学校以培养学贯中西的国际化人才为宗旨,开始招收中国籍学生升入海外大学。

同时,一系列积极的、鼓励国际化教育的政策也陆续出台。2003年,国务院颁布《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明确了“扩大开放、规范办学、依法管理、促进发展”的方针,鼓励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紧接着,2004年,教育部出台《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等配套文件,细化了审批、管理与质量保障措施。至此,中国已构建起以引进全球优质教育资源为核心、以审批监管为保障的政策框架,旨在实质推动教育国际化与质量提升。

3、黄金发展期

在各项政策颁布后的几年时间里,北京公立学校A-Level国际课程中心大规模开设,而在2008年之后,随着美国留学签证的放松,北京公立学校开始了大规模开设AP课程国际部的浪潮,直至今日。

2008年至2013年几乎被公认为北京公立国际部黄金发展的5年。在这一时期,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国际部、北京一零一中国际部、北京四中国际校区、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国际部、北京大学附属中学道尔顿学院、北京市第二中学国际部等学校问世,奠定了目前北京公立国际部的格局。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好中外合作学校和合作办学项目。在这一时间节点后,公立国际部的数量增长格外明显。根据京领研究院数据显示,2010年到2013年间,全国的公立国际部以每年50所的速度显著增长。在这一大趋势下,北京地区公立国际部的数量也呈现出增长趋势。

4、动态稳定期

2013年12月,教育部出台《高中阶段国际项目暂行管理办法》草案,明确对各类高中的“国际部”和“国际班”从招生、收费等多方面予以规范,对部分不符合规定的“国际班”进行清理或转制。2013年后,随着教育部门收紧审批,公立国际部的增速放缓。随着已有公立国际部不断深耕发展,头部学校优势愈发凸显,北京地区动态稳定的公立国际部格局也逐渐形成。

2020年-2024年,北京公立国际部整体呈现稳定向好的发展趋势,五年间共新增8所公立国际部。2020、2021年均新增2所;2022、2023年发展有所放缓,2022年未有新增情况,2023年新增一所;2024年迎来了新的发展,新增3所,包括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广华学校国际部、北京一零一中怀柔校区国际部。

2025北京公立国际部全景分析

图源:京领制图

在经历了2008年至2013年北京公立国际部黄金发展的5年后,近五年来北京公立国际部的发展虽增速放缓,但整体发展仍在稳步推进,整体布局也在不断完善,蕴含着新的机遇。

5、最新成立动态

北京市第十八中学与美国加州艾尔卡米诺特许高中合作开展中美高中课程项目于2024年11月得到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的批复,允许在2025年至2027年期间招生3届,每年招生60人,有效期至2030年8月31日。办学地址在北京市丰台区。招生对象为具有本市中考报考资格的考生,纳入统招计划。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合格且符合毕业条件,颁发北京市普通高中毕业证书。目前该校还未公布招生相关的信息。

二、北京公立国际部全景观察

根据2025年京领研究院最新数据统计,截至目前,北京地区公立国际部成立时间分别如下(前两所公立国际部仅招收外籍学生):

北京公立国际部成立时间轴

1989年

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国际学生部

1994年

北京汇文中学国际部留学生班

1996年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

2002年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国际部

2004年

北京十一学校国际部

人大附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ICC)

2008年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国际部

2009年

人大附中西山学校国际部

2010年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国际部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道尔顿学院

2011年

北京市第二中学国际部

北京一零一中国际部

2012年

北京四中国际校区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国际部

2013年

北京市八一学校国际部

北京市第八中学国际部

2016年

北京亦庄实验中学国际部

人大附中通州校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2019年

人大附中石景山学校国际部

2020年

北京中学国际部

2021年

人大附中经开学校国际部

北京汇文中学国际部中美项目班

2023年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国际部

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

2024年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广华学校国际部

北京一零一中怀柔校区国际部

2025年

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国际部

1、地区分布

根据统计,北京市公立国际部高度集中于中心城区,其中海淀区和西城区是绝对的核心聚集地。海淀区以9所的数量位居榜首,西城区紧随其后,拥有5所。仅这两个城区的国际部数量就达到14所,占全市总量的约54%,占据了半壁江山。相比之下,朝阳区拥有3所,东城区和大兴区各有2所。而丰台、石景山、通州、房山、怀柔等其他区,国际教育资源相对有限,均仅有1所公立国际部。

具体北京公立国际部地区分布情况如下:

2025北京公立国际部全景分析

图源:京领制图

海淀区(9所)拥有公立国际部数量最多,包括:人大附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ICC)、北京一零一中国际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北京十一学校国际部、北京市八一学校国际部、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国际部、北京大学附属中学道尔顿学院、人大附中西山学校国际部、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

西城区(5所)包括: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国际部、北京四中国际校区、北京市第八中学国际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国际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

朝阳区(3所)包括:北京中学国际部、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国际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广华学校国际部。

东城区(2所)包括:北京汇文中学国际部

大兴区(2所)包括:人大附中经开学校国际部

丰台区(1所):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国际部

石景山区(1所):人大附中石景山学校国际部

通州区(1所):人大附中通州校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房山区(1所):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国际部

怀柔区(1所):北京一零一中怀柔校区国际部

综合来看,北京公立国际部的分布高度集中,海淀与西城两区便占据了总量的半壁江山。相比之下,其他城区的国际部仅为“点状分布”,资源覆盖度有显著差异。

2、课程体系

公立国际部的课程可以分为四类:国家课程、国际课程、校本课程、其他课程

01、国家课程

国家课程也可以理解为普高课程。国际部对国家课程的重视程度不一,课程开设方式不同且被赋予了各异的名字。例如,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国际部的高一学生要学习一整年的“普高课程”;北京十一学校国际部将国家课程称为“CNCC课程”;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将国家课程称为“普通高中必修课”。

02、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即学校自己设置的课程。各国际部的校本课程设置灵活度很高,如北京中学国际部的生物科研选修课、经济竞赛、AMC竞赛、全球院士科研坊等都属于校本选修课;又比如北京十一学校国际部开设生物技术选修课、AP计算机科学、AP经济学、环境系统与社会课程等选修课,助力学子在十一的“多元宇宙”中创造属于自己的平衡。

03、国际课程

北京公立国际部的国际课程以AP、IBDP、A-Level三大体系为主流,同时少量国际部针对德国留学或艺术方向的特色课程,呈现出以主流国际课程为主、多元路径补充的总体格局。

从单一课程的开办情况来看,AP课程的普及度最高,全市共有22所学校开设,占比高达46%,占据绝对主导地位。A-Level和IBDP课程则分别有7所(占比15%)和5所(占比11%)学校开设,后者因其课程难度与严谨性,开办门槛相对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部分公立国际部致力于提供多元化的课程选择。全市共有28%的公立国际部同时开设两种或三种国际课程。其中,北京十一学校国际部、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国际部以及人大附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ICC)是仅有的三所全面覆盖AP、IBDP、A-Level三大课程体系的学校,为学生提供了最丰富的课程选择。此外,同时开设“AP+A-Level”或“IBDP+A-Level”组合的学校也各有4所,显示出单个公立国际部所提供国际课程种类的多样性。

2025北京公立国际部全景分析

图源:京领制图

需要强调的是,公立国际部的课程体系也是与时俱进的。它们会动态响应全球大学申请的趋势、生源结构的变化以及学生与教学的实际需求,通过持续的“课程改革”来进行优化与调整,以确保其教育供给的竞争力与适应性。

04、其他课程

其他课程指的是为了满足学生出国留学和申请的需求,学校针对学生标化成绩提升以及英语学习需求,开设ESL等带有辅助性质的课程。

3、竞争力分析

2025年3月18日,京领2025中国国际学校竞争力百强榜正式发布。今年是京领连续第八年发布中国国际学校系列榜单。京领中国国际学校竞争力百强榜根据主流海外本科留学国家以及美英大学本科录取评估上的差异,分为美国和英国两个方向,致力于反映国际学校年度办学成果,推动学校建设,促进行业升级。

京领2025中国国际学校竞争力百强榜·美国方向的榜单上,北京地区的学校共有28所,数量在全国居首位,其中公立国际部共有11所,约占北京地区上榜学校总数量的39%,可见北京公立国际部的卓越实力。其中,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国际部、北京十一学校国际部、人大附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ICC)、北京一零一中国际部、北京四中国际校区这5所公立国际部更是入围全国TOP10,比例占到50%,均获得5A评级。

2025北京公立国际部全景分析2025北京公立国际部全景分析

京领2025中国国际学校竞争力百强榜·英国方向的榜单上,北京地区的学校共有22所,数量上仅次于上海地区(31所)。其中公立国际部共有7所,约占北京地区上榜学校总数量的32%。其中,人大附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ICC)、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国际部、北京十一学校国际部这4所公立国际部入围全国TOP10,比例占到40%,均获得5A评级。

2025北京公立国际部全景分析2025北京公立国际部全景分析

4、发展趋势及特点

北京公立国际部在过去五年的发展中,呈现出区域分布不断拓展与优化的趋势,体现出从“高度集中”向“多点布局”的均衡化发展特征

传统上,公立国际部主要集聚于海淀区和西城区,两区合计占比达54%,构成北京国际教育的核心地带。然而,近年来新建的国际部已逐步向通州、顺义、大兴、昌平、怀柔、密云、房山等区域扩展。这一变化不仅丰富了国际教育资源的空间分布,也为更多家庭提供了就近入读优质国际课程的机会,反映出北京市在推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方面的政策导向。

这一布局优化与《北京市国际学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的推进密切相关。该计划明确提出在“三城一区”引进人才密集地区和海淀、朝阳等重点区域新建国际学校,并支持现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新建学校开展合作,发挥其辐射引领作用。同时,通过扩大接受外国学生资质学校规模,实现全市16个区全覆盖,进一步推动了国际教育资源的均衡布局。此外,计划还强调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布局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支持其吸引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体现了北京市在扩大教育开放、优化空间布局方面的系统性规划与持续努力。

2025北京公立国际部全景分析2025北京公立国际部全景分析

图源: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北京公立国际部的整体格局呈现出“头部稳固,新锐崛起”的态势。传统强校凭借其实力积淀持续领跑,而一批新兴学校正为行业注入新的活力,成为不可忽视的挑战者。以北师大实验中学国际部、十一学校国际部、人大附中ICC等为代表的头部学校持续保持领先地位,每年均有显著的美本藤校及TOP30录取成果。与此同时,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国际部,如北京中学国际部,凭借特色课程与精准定位逐步崭露头角。

综上所述,北京公立国际部正经历从“区域集中”到“全域协同”、从“数量增长”到“质量升级”的转型阶段,在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的同时,也推动着各校形成差异化竞争力,共同构建起一个层次分明、持续进化的国际教育生态。

三、北京头部公立国际部深度剖析

(一)朝阳区

北京中学国际部

2025北京公立国际部全景分析

北京中学成立于2013年9月,是经北京市政府批准,由朝阳区政府创办的一所公办完全中学。学校遵循“国际化、现代化、高品质”的办学定位,致力于办成一所具有北京风格、中国气质与世界胸怀的现代学校,逐步发展为世界一流的中国名校。北京中学国际部(BAID)成立于2020年,是一所AP授权校、CIS认证成员学校。国际部秉承北京中学“世界因我更美好”的校训,致力于提供中西融合优质教育,使命是培养植根中华、放眼世界、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2020年,北京中学国际部首届28名毕业生喜获75所世界顶尖大学的共130封录取offer,打破了新学校第一年名校录取难的局面,并迎来了北京地区的唯一一枚哈佛大学本科录取,74%同学被美国TOP30大学录取,95%同学被美国TOP50大学录取。北京中学国际部学子2023年获美国藤校宾夕法尼亚大学录取,2024年,1名学生被藤校布朗大学录取。北京中学在过去几年的国际教育探索中,均实现了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每届20人左右的毕业生,保持至少1名学生被美国藤校录取的纪录,充分体现了北京中学国际部高质量的办学成果。

北京中学国际部2025届毕业生中有68人申请海外大学。据不完全统计,本届毕业生共收到6个国家和地区的98所学校发来321个offer。申请美国综合性大学、文理学院的学生中,1名学生被藤校康奈尔大学录取,48%学生被美国TOP30大学录取, 100%学生被美国TOP50大学录取。申请其他国家地区及艺术方向的学生,也均被全球顶尖学府或一流专业院校录取。

(二)海淀区

1、北京十一学校国际部

2025北京公立国际部全景分析

北京十一学校的名字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意义,体现了其在教育领域的卓越成就和改革精神。北京十一学校成立于1952年,是在周恩来、罗荣桓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关怀下建立的,以新中国成立的日子“十一”命名。十一学校始终秉承着“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这一崇高使命,孕育了无数走向世界舞台的优秀学子。北京十一学校国际部(Beijing National Day School International Department)创立于2004年6月,着力于培养“志远意诚、思方行圆,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和多元文化理解力的社会栋梁和民族脊梁”。学校重视国际理解教育,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国际交流活动,与美、加、德、法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所中学建立友好往来。

学校基于国际教育发展态势、学生需求等关键因素,开设A-Level、AP、IB三大国际课程。学校拥有中方教师约50人,外方教师约71人,国际部师生比为1:6。北京十一学校国际部现已经成为北京公办国际教育的高地,更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标杆。

北京十一学校国际部在过往的升学历程中展现出强劲且稳定的竞争力,其毕业生在海外名校录取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学校在顶尖名校录取上底蕴深厚,最近七年共收获25枚“哈耶普斯麻”录取,显著超过部分同梯队学校;同时,学校已连续九年保持每年至少7枚藤校录取的稳定记录,其中康奈尔大学对其学子尤为青睐,近七年录取高达30枚。在美国TOP10大学的录取上,学校历来表现强势,而美国TOP20和TOP30的录取则规模庞大,覆盖了包括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以及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南加州大学等在内的多所美国优质公立和私立大学,构成了其升学基本盘,展现出其在中高端录取段的强大优势。

在最新的2025届申请季中,北京十一学校国际部252名毕业生在总体录取格局上呈现出“顶尖收窄、中段走强”的态势。据不完全统计,本届毕业生“哈耶普斯麻”录取收获2枚;美国TOP10大学录取8枚。在其他顶尖名校和主流优质大学录取上,学校也取得了显著突破:藤校录取总数逆势增长至12枚,创下近期新高;美国TOP20大学录取52枚,同比增长约20.93%;美国TOP30大学录取194枚,实现了约46.57%的大幅增长。本届毕业生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及南加州大学等多所优质学府录取数量显著提升,彰显出其中高端录取段的扎实底蕴与强大竞争力。

2、人大附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ICC)

2025北京公立国际部全景分析

人大附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International Curriculum Center of RDFZ,简称ICC)在北京的公立高中国际课程领域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是最早引入国际课程的中学之一。自2004年开始,该校便开设了A-Level课程体系,随后在2010年增添了AP课程,并于2012年成功开设了IB课程。

作为北京市公立高中国际课程项目的领军者,人大附中ICC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提供一套全面丰富的课程体系。在教学管理和教育实践方面,该校也是最为成熟和领先的学校之一。ICC秉持“扎根中国大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理念,致力于“熔铸中外教育精华,为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未来领袖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人大附中ICC在过往的升学历史中展现出持续攀升的强劲势头,其毕业生在海外顶尖名校的录取上长期保持领先地位。学校在“哈耶普斯麻”级别的超级五强录取中历来表现优异,特别是近六年均获得耶鲁大学青睐。在其他藤校录取上也常年领先,连续十年收获康奈尔大学录取。在美国TOP10大学录取同样积累了显著优势,芝加哥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杜克大学等顶尖学府常年向其学子抛出橄榄枝。在美国TOP20大学的录取上,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纽约大学也获得众多录取。其美国顶尖名校优异的升学结果构成了其稳固的升学基本盘,彰显出学校强大的综合竞争力。

在2025届申请季中,人大附中ICC迎来了里程碑式的突破,顶尖录取成果创下近十二年新高。据不完全统计,本届287名毕业生共收获7枚“哈耶普斯麻”录取,其中包括普林斯顿大学(2枚)、麻省理工学院(1枚)、斯坦福大学(2枚)和耶鲁大学(2枚);藤校录取总数达到15枚,为近十二年最佳;获得24枚美国TOP10大学录取;美国TOP20录取也大幅增长至67枚。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学校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2枚)、南加州大学(40枚)等热门名校的录取数量上均创下历史新高。综合来看,人大附中ICC在2025申请季实现了从顶尖到主流录取梯队的全面丰收,展现出强大的爆发力与竞争力。

3、北京一零一中国际部

2025北京公立国际部全景分析

北京一零一中是一所底蕴深厚的历史名校,自1946年建校以来,已培养出众多中国工程院和科学院院士。建校70多年来,学校秉持“继承传统,勇于创新”的理念,在“中国根基”的基础上全面培养创新领导力人才。北京一零一中国际部(Beijing 101 Middle School International Department)于2011年成立,以AP课程为核心,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校本课程体系,并依托本部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开展国际课程本土化融合研究。北京一零一中国际部的办学模式类似美国文理学院,以经典、小规模、高质量著称,注重全面综合教育,致力于挖掘学生思维潜能,实现全人发展。

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育教学成果显著,毕业生素质优异。历届高三学生海外升学率100%,稳居公立国际部前列。其中,历年平均75%的学生被美国前30大学录取,100%被美国前50大学、英国G5大学及加拿大前三大学录取。

在2025届申请季中,北京一零一中国际部迎来了显著的突破,顶尖录取成果创下历史新高。据不完全统计,本届136名毕业生中,“哈耶普斯麻”录取共3枚,包括斯坦福大学2枚和耶鲁大学1枚,录取数量创下纪录;同时,藤校录取总数大幅跃升至10枚,其中康奈尔大学独占6枚,达特茅斯学院2枚,宾夕法尼亚大学和耶鲁大学各1枚。在美国TOP10大学录取上,学校保持了5枚的稳定成绩;美国TOP20录取增长至23枚;美国TOP30录取总数达到88枚,较去年稳步提升。学校在早申阶段表现尤为亮眼,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的顶尖录取均于此阶段斩获,这不仅体现了其科学的申请策略,也印证了学生具备冲击顶尖学府的卓越竞争力。

(三)西城区

1、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国际部

2025北京公立国际部全景分析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国际部(EHS-BNU International Division,以下简称“师大实验国际部”)成立于2010年,开始在国际教育领域进行改革探索。学校成立了专业攻关队伍,从培养目标设定、师资队伍建设、教师专业发展与导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实施与教学安排、评价体系构建、学生管理指导与服务、学生成长与资源平台建设、学生自主健康发展、管理机制创新等领域开展全新的育人与办学模式探索。

滋养于本部的百年中华文化传统底蕴,师大实验国际部以“培养学生深厚的文化底蕴、坚实的学科基础、创新的批判思维能力”为核心目标,不断探索,致力于将学生培养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型人才。师大实验国际部积淀深厚,实力强劲,升学成果优异,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师大实验国际部作为国内顶尖的国际课程项目,在美本录取方面持续表现出色。多年来,毕业生申请结果连创佳绩,学校已连续九年在美国本科录取方面领跑全国:2024年,学校实现国内首次“哈耶普斯麻”大满贯,并创下29枚藤校录取的新高;2023年,收获哈佛大学4枚、斯坦福大学4枚,再次实现“八大藤校大满贯”;2022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4枚录取,创下中国国际学校历史记录;2021年,则收获麻省理工学院2枚录取,并有10名学生被“哈耶普斯麻”五所顶尖学府录取,同样创下国内历史最佳成绩。

师大实验国际部2025届毕业生的录取结果依旧卓越,展现出强大的国际化教育实力与人才培养水平。本届共有约192名毕业生,相比去年的180人略有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在2024-2025申请季中,学校共收获230枚美国综合大学TOP30录取,其中美国TOP20录取100枚,美国TOP10录取27枚,藤校录取27枚。值得关注的是,学校已连续两年实现“哈耶普斯麻”大满贯,连续三年实现藤校大满贯,并在近12年来首次实现美国TOP10录取大满贯。在英国方向,2025届学子共收获5枚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的录取,其中牛津大学3枚,剑桥大学2枚。这些优异的录取成果充分体现了师大实验国际部在高端国际化教育领域的领先地位与持续影响力。

2、北京四中国际校区

2025北京公立国际部全景分析

北京四中建于1907年,“顺天中学堂”是为前身,1949年改名为“北京市第四中学”,2002年9月被北京市教委认定为北京市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同年增设国际部。北京四中国际校区(Beijing No.4 High School International Campus)是北京四中直属校区之一,成立于2012年,师资优秀,队伍稳定。学校的中美高中课程项目经北京市教委批准,是一项融合了国家高中必修课、美国高中课程与多门AP学科的创新课程体系。学校通过开展高中阶段的中外教育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北京四中高中课程的改革与发展,熔铸中外教育精华,不断改革创新,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教育新路。学校一直贯彻北京四中“以人育人、共同发展”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社会担当的杰出中国人。

北京四中国际校区在过往数年的升学成绩中展现出强劲且稳定的竞争力,该校毕业生在藤校录取上表现尤为突出,不仅实现了常春藤联盟八所大学的录取大满贯,还连续至少九年保持每年3枚及以上藤校录取,显示出在高端申请中的持续竞争力,其中耶鲁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布朗大学更是对其学子青睐有加。此外,该校学子的足迹也广泛遍布全球,成功收获了包括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学院,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以及香港科技大学在内的世界级名校的录取通知书,充分体现了学校多元化升学的强大实力。

在最新的2025届申请季中,北京四中国际校区94名毕业生再次收获录取硕果,同时在具体录取格局上呈现出新的特点。据不完全统计,本届学生共收获了55枚美国TOP30大学录取,相比上一年的49枚有所增长,显示出学校在高端录取层面坚实的整体实力。在顶尖名校方面,本届共获得4枚藤校录取,分别来自耶鲁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康奈尔大学和布朗大学,并成功斩获1枚“哈耶普斯麻”级别的顶尖录取,较去年取得进步;然而,在美国TOP10大学的录取上数量为2枚,较去年有所减少,而美国TOP20大学的录取数量则与去年持平,均为7枚。这清晰地勾勒出2025届学生在美本申请中稳中有进、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录取图景。

结语

北京公立高中国际部的兴起与发展,为观察中国教育国际化进程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窗口。它所经历的探索、调整与演变,为理解首都教育乃至中国教育在全球融合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抉择,提供了宝贵的镜鉴。从AP、IB、A-Level三大课程体系的引进和发展,到头部学校在“哈耶普斯麻”与其他藤校录取上的持续突破;从海淀、西城的“双核引领”,到丰台、怀柔等区的“点状破局”——北京公立学校国际部正在构建一个层次丰富、动态优化、质量与规模兼具的国际化教育生态。未来,随着教育政策的持续引导与家庭需求的不断升级,北京公立国际部不仅将继续承担创新人才培养与教育创新的双重使命,更将在全球教育竞争与合作中,成为中国国际化教育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与桥梁。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斯威本科技大学开设全新教育硕士(中学)课程!附上2026年奖学金政策!

下一篇

揭秘11所美本TOP50“高录取率”名校 申请不再内卷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