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牛津大学全新的Stephen A. Schwarzman Centre for theHumanities正式投入使用,整个项目总投资高达1.85亿英镑,是牛津有史以来最大的人文学科项目投资,其中最大额的捐赠来自于黑石基金的联合创始人兼CEOStephen A. Schwarzman(中文名:苏世民)。

这座人文中心坐落于牛津市中心的Radcliffe Observatory Quarter,将原本散落的英语与英国文学、历史学、语言学、文献学与语音学、中世纪与现代语言、音乐学、哲学、神学与宗教研究等八大人文学科院系汇聚在同一屋檐下。
与此同时,中心还整合了AI伦理研究所Institute for Ethics in AI、牛津互联网研究所Oxford Internet Institute等,如同这座建筑本身采用古典式的石材与现代感的玻璃有机结合一样,古老的人文学科与前沿的AI技术有了全新的对话和沟通场所,让人文与科技跨界对话成为常态。


同时,这里也是一个对公众开放的文化空间,配备500座的音乐厅、250座的剧场和公共讲座厅;明年4月,中心将举办为期两天的免费公众开幕节庆(2026年4月25-26日),届时将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舞蹈家、音乐家与思想家共同表演与对话。
牛津大学希望,这不仅是一座学术建筑,更是一个让社会重新认识“人文价值”的新地标。
牛津大学校长Irene Tracey与新任校监Lord Hague of Richmond盛赞这所建筑的重要性,并对大金主苏世民致以特别的感谢。苏世民在讲话中强调:
“人文与伦理学的研究对于解决社会面临的一些最基本问题至关重要,包括人工智能的影响。自(2019年宣布捐赠)以来变化的速度只会让这些问题更为紧迫,也更凸显牛津在人文与科技对话中的全球领导地位。”
Stephen A. Schwarzman(苏世民)是美国亿万富翁、黑石集团创始人之一,也是耶鲁大学校友,他向大学的慷慨捐赠惠及全球——包括2013年曾在清华大学创办苏世民书院Schwarzman Scholars,承诺1亿美元,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未来领袖,被称为中国版罗德奖学金;2015年向麻省理工捐赠3.5亿美元设立计算机/人工智能学院Schwarzman College of Computing,推动AI与计算机科学教育;2018年向耶鲁大学捐款1.5亿美元建立Schwarzman Center;2019年向牛津大学的捐款1.5亿英镑,促成如今的“苏世民人文中心”
从中国版罗德奖学金到牛津的人文殿堂,苏世民的教育捐赠呈现出一种趋势:从培养领袖到思考AI、再到塑造人文思考力。
在STEM学科大行其道、AI浪潮到来的时代,许多家长越来越担心学哲学、文学、历史这样的人文学科是不是越来越“没用”?毕竟,现在似乎所有问题都能被AI快速检索并生成答案。
但牛津大学用行动回答了这个疑问:AI能生成答案,却无法判断什么是有意义的问题,也无法真正代替人来做决定。
人类最核心的竞争力在于理解、分析、判断与共情——这些能力构成了人类认知的独特维度。也就是说,在AI生成一切的时代,面对信息洪流,一个能区分真伪、梳理逻辑、提出深层问题的思考者,反而更稀缺!
牛津大学的人文学科长期位居世界大学的最前列,2025年的QS人文学科全球排位中仅次于哈佛大学,位列第二。牛津人文学科的招生一贯强调三种能力:Independent thinking独立思考;analytical precision分析严密;clarity of expression表达清晰。
在牛津,读人文学科从来不是背诵经典,而是训练思维的深度与清晰度:
比如牛津大学的王牌专业Philosophy, Politics and Economics (PPE):融合伦理与政治经济学,培养公共决策的批判者;
比如History(历史):从多源材料中重建因果逻辑,理解社会变迁的复杂性;
再比如Human Sciences(人文科学):跨越生物学、社会学与心理学的边界,直面“什么是人”。
这些课程都强调“跨学科”与“反思能力”,与苏世民人文中心的理念一脉相承。依托人文中心的现代化条件,牛津的人文学者可以更好地研究AI与伦理、语言与算法偏见、虚拟叙事与人类情感等议题——他们从来不拒绝新技术,但是必须让人文成为技术的镜子。正如一位教授所说:“AI是一种很好的工具,而人文教育让人懂得如何正确地使用它。”
至于很多学生和家长担心的就业问题,在牛津大学根本不存在。根据2024年牛津毕业生就业报告——人文学科毕业生就业率(包括读硕读博)接近90%;大量学生进入咨询、法律、公共政策、国际组织与文化传媒等领域;雇主普遍认为,文学或哲学背景的学生具备更强的分析与沟通能力,能在AI与数据主导的工作环境中提供人性化判断。
正如牛津就业服务部总结的那样:“在一个AI可以生成答案的时代,我们需要懂得“为什么”的那群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