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博士申请最坏的一年吗?

今年美国科研经费的大幅缩减无疑给博士申请带来了巨大挑战。

招生名额减少已是不争的事实,像哈佛这样顶尖高校的多个院系甚至传出招生名额近乎腰斩的消息。

今年是博士申请最坏的一年吗?

图源网络

对于一心向往学术道路的同学来说,这确实是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好不容易确定学术兴趣、希望转方向进入心仪实验室的同学,会担心自己比不上在本专业深耕四年的竞争者;渴望进入顶尖实验室的同学,也会陷入自我怀疑。

但这并不代表没有机会

最近,我们有一位非常热爱哲学研究的同学通过展示自己的学术热爱,成功套瓷到芝加哥大学一位领域顶尖的教授。教授不仅迅速回复,还主动提出要为他向招生委员会写信争取录取机会。

今年是博士申请最坏的一年吗?

图源机构学员

要知道,哲学博士项目本身很少招收国际学生,而人文社科往往还是经费削减的首批对象。在这样的背景下,能够获得如此积极的回应,恰恰说明:即使环境艰难,机会依然存在

经费缩减正在重塑招生标准——教授可选择的课题范围收窄,科研资源会更优先流向那些能在短期内对社会发展产生显著成效的项目,同时对研究产出提出更高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匹配度”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而今天我们所谈的“匹配度”,早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成绩高”“发表多”,而是:

• 你是否有毅力坚持到底,是否已做好充分准备面对博士期间的种种挑战;

• 你是否确信自己与教授在学术追求及具体研究方向上高度一致;

• 你是否基于对领域的理解及自身科研能力的评估,对未来在实验室的表现充满信心。

换句话说,博士招生正越来越回归学术的本质。而那些在这个时代依然坚持学术理想、清楚自己研究方向的申请人,反而可能更容易获得教授的青睐。

对于这样的同学,更好的策略是主动出击:认真思考自己的研究兴趣,找到那些与你学术追求真正契合的教授和实验室,勇敢地表达你的想法。

比如今年:

我们有一位电池领域的同学,通过套瓷教授拿到圣母大学的暑期科研机会

在化学领域经费严重削减的背景下,我们已经有学员拿到了目前在剑桥大学任教的领域带头人的口头offer

这些同学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清楚自己的科研追求,明确知道想做什么样的研究、与什么样的教授合作。无论在套瓷信还是面试中,他们都能真诚地传递这些想法——而这,正是教授们最为看重的。

因此,如果你依然希望走学术道路,不妨从另一个角度看待现在的环境。越是在艰难的时刻,越需要跳出传统的申请思路。不必因为外界环境而降低对自己的期待,反而更应该主动寻找那些真正适合你的机会

机构也很希望能支持到大家的申请,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机会在哪里,或者还在怀疑自己是否有机会,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来找我们聊聊~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AMC8竞赛和体制内奥数有什么区别?普通孩子该选哪个?

下一篇

2026欧几里得竞赛4大核心要点国际生直接用!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