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国各地都已结束或开启2026年高考报名工作。
根据官方数据推测,2026年高考即将迎来“史上最挤”的关键节点——2008年北京奥运会催生的“奥运宝宝”群体,正集中步入高考考场,叠加新高考改革影响,考生与家长将面临双重压力。
多地数据预测,2026年高考人数预计将继续增长,总数将达到1350万-1500万区间。以山东为例,2026年夏季高考预计参考人数高达77万,其中复读生占比15%以上。
2026年高考具体将会有哪些变化?对考生来说有何影响?一起来看。

1、高考竞争态势
许多人都觉得,就算考不上985、211或者一本,读个公办本科总不是难事。但现实是,能考上公办本科的,少之又少!尽管各地招生计划有所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整体竞争,但优质院校的竞争依然激烈。
以2025年高考为例,全国报名人数约为1335万,虽然比2024年略有下降,是近十年来的首次回落,但多数高考大省的实际参考人数仍在上涨。与此同时,复读生的比例持续攀升,这些经验丰富的竞争者无疑加大了应届生的升学压力。
进一步看数据,2025年本科录取名额约480万人左右,算下来录取率约为40%。这其中还包含大量民办本科名额,如果单看公办本科,录取率只会更低。
此外,复读生群体在高考中始终是不可忽视的竞争力量。想考上更好的大学,不仅要跑过同届生,更要跑过往届生。
根据出生人口数据推算,2026年高考适龄人口预计继续增加,加上不少考生不愿选择民办院校,大量未被录取的学生可能加入复读行列。这种情况下,如果明年高校扩招跟不上考生增速,优质学位竞争恐怕会白热化。
虽然“双一流”高校也在努力扩招,新增约2万个名额,但面对百万量级的考生,仍是杯水车薪。

注意:本科上线率=(本科上线人数/实际高考参考人数)×100%,本科上线率并不等同于实际录取率,更准确的录取数据请参看官方发布的权威数据。西藏和新疆未查到官方数据,因此未纳入统计。
2、分数波动大,挑战升级
由于选科模式与试卷结构(灵活性变强)的双重调整,考生分数分布正在重塑,2025年新高考地区分数线普遍上涨,尤其历史类科目涨幅最为显著。如辽宁、内蒙古、河南、广东、河北等地的分数线可以说是暴涨!其中河南历史类本科线较去年上涨了43分!(本科线最高涨43分!广东涨36分!各地2025高考分数线全公布(附升本指南))
分数涨波动较大使得历年录取分数线参考意义下降,志愿报考难度随之上升。与此同时,各高校专业组对应的录取位次也在动态调整中,部分热门院校专业录取门槛悄然提高。
考生家长们填报志愿时容易出现定位偏差,甚至面临滑档风险。尤其对分数处于本科线边缘的考生而言,看似分数提升,实则竞争位次并未同步改善,“高分错觉”下的选择风险正在加大。

3、选科格局生变
连续两年的政策红利,让越来越多的学生选科偏向物理+化学,学生、家长和老师对要不要选考物理化学的态度发生彻底改变。根据国家各种政策文件推测,未来物化招生计划会增加更多。
但因选考物化的考生人数增加,2025年高校录取已出现结构性调整。590分以下录取的理科专业录取分数普遍上涨,610分以下录取的文科类专业录取分数普遍下降。根据考生人数和招生计划等数据分析,2026年录取,文理科的录取分数会继续面临一定幅度的回调。
值得注意的是,高分段考生受此影响较小,录取格局保持稳定;而600分以下的中分段考生,将面临更复杂的竞争环境。
曾经显著的政策红利正在减弱,单靠选科优势就能赢得先机的时代,已经渐行渐远。未来想要脱颖而出,更需要综合实力与精准规划的配合。
4、复读政策收紧,慎选!
全国多地已明确规定,公办高中不得开设复读班或接收复读插班生。考生若选择复读,将主要依赖民办学校或社会培训机构,复读费用大幅上涨。而且这笔投入还伴随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方面,学生需要适应全新的教学节奏和管理模式,效果难以保证;另一方面,每年的高考政策和竞争态势都在变化,次年的考试结果仍是未知数,很可能投入甚多,收获却不如预期。
另外,部分大学的特定专业也已对复读生关上大门。例如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国防科技大学、空军军医大学、海军军医大学、陆军军医大学等院校明确表达只收应届毕业生,预计2026年将持续只招收应届毕业生。👇

在决定是否复读前,考生及家长请务必冷静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你的目标院校和专业,收复读生吗?
🔸是否具备强大的心理韧性,能承受来自学业、政策以及同龄人压力的多重考验?
🔸复读这一年是否有其他发展机会错过?
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三一综评、强基计划、双培、外培、农村专项计划、保送生、公费师范生、定向医学生、中外合作校、港澳高校招生......等多元升学路径任均可选择。尤其是中分段的孩子,将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可以有效降低“一考定终身”的风险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