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不看文献只看公众号“推文”?他算是“不学无术”吗?

前两天,师妹小H气呼呼地来找我吐槽。事情是这样的:小H熬了一周,啃完了一篇发在《AER》(顶级经济学期刊)上的硬核论文,写了三千字的阅读笔记发给导师,想探讨一下里面的模型推导细节。结果,导师秒回。

但回过来的不是修改意见,而是一条微信公众号文章的链接。小H点开一看,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那文章标题是典型的“震惊体”:《颠覆认知!XX教授最新研究:原来经济增长的秘密藏在这里……》(老师提示:该标题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切勿对号入座)

导师还发了条语音:“小H啊,你那个推导太细了,我没空看。你看看这篇推文,人家这个‘讲故事’的逻辑就很清晰嘛!咱们能不能参考这个思路,也搞一篇?”那一刻,小H的世界观崩了。

她问我:“老师,你说我导是不是个‘水货’?堂堂博导,不看原文,居然靠营销号来搞科研?这学术还有救吗?”我看着小H那张委屈的脸,忍不住笑了。我说:“小H,你先别急着把你导钉在‘学术耻辱柱’上。你觉得这是他在‘偷懒’,但在他看来,这叫‘信息获取的成本最小化’。”

1.真相一:导师不是“学者”,是“科研CEO”

2.真相二:公众号是他的“菜单”,你是他的“厨师”

3.面对“推文治学”的导师,你该怎么“反向操作”?

真相一:导师不是“学者”,是“科研CEO”

首先,你得接受一个残酷的设定:你的导师,早就不是那个坐在书桌前,一行行推导公式的“做题家”了。他现在的身份,更像是一家创业公司的CEO。

  • CEO的稀缺资源是什么?是注意力和时间
  • CEO的核心任务是什么?是找方向、找钱、找人。

读一篇40页的英文Paper,需要耗费至少2-3个小时的高强度脑力。而看一篇公众号推文,只需要5分钟。这5分钟里,推文老师已经帮他完成了“信息提炼”:

  • 这文章研究了啥问题?
  • 用了啥新数据?
  • 得出了啥反直觉的结论?

对于导师来说,知道这些,足够了。他不需要知道那个系数是怎么推出来的,也不需要知道代码是怎么跑的。他只需要判断:“这个Idea有点意思,咱们的数据能不能套一下?能不能发个好期刊?”

他是在用极低的时间成本,在海量的学术垃圾中,筛选出可能对课题组有用的“商业机会”。如果你非要逼着CEO去拧螺丝(看技术细节),那才是资源的错配。

真相二:公众号是他的“菜单”,你是他的“厨师”

那问题来了,细节谁看?原文谁读?当然是你啊!这就是“导学关系”里的“分工”。导师把那个公众号链接甩给你,其实是在给你下达一个“点菜”指令:

“小H,我看这道菜(公众号推文)卖相不错,客人都喜欢。你去后厨(知网/Google Scholar)把它的原始配方(原文)找出来,研究一下它的烹饪技巧(模型/方法),然后用咱们厨房剩下的材料(手头的数据),给我复刻一道差不多的出来!”

这时候,如果你也跟着导师去看公众号,然后回来跟他聊“震惊体”的故事,那你俩就真成了“二人转”演员了。你的价值,恰恰在于你要做那个“去伪存真”的环节。

很多公众号为了流量,会夸大其词,甚至曲解原文。导师只看了“买家秀”,而你的任务,是去把“卖家秀”甚至“出厂说明书”扒个底朝天,然后告诉导师:“老师,这推文在吹牛,原文其实有很多限制条件,咱们做不了。” 或者 “老师,原文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咱们完全可以模仿。”

面对“推文治学”的导师,你该怎么“反向操作”?

既然看清了这层逻辑,下次导师再给你甩链接,别再心里骂娘了。老师教你三招,把这个“槽点”变成你的“机会”。

1. 第一步:做合格的“情报验证员”

导师发来链接,你回复:“收到,老师眼光真毒!这确实是个热点。我马上去把原文找来,仔细研读一下。”潜台词:我知道您看的是热闹,但我会去守住“门道”。

2. 第二步:提交一份“去水分”的执行摘要

别让导师去读原文。你要读完后,写一段300字的话发给他:原文核心机制(用人话解释)、推文没说的Bug/局限性(数据只用了xx区域的或者模型假设极强)、咱们的可行性(“老师,虽然咱们没有他们的数据,但咱们可以用XX方法,做一个类似的,说不定也能发个C刊。”)你瞬间从一个“被动接收者”,变成了一个“专业顾问”。

3. 第三步:利用“公众号”管理导师的期望

既然导师喜欢看公众号,你也可以“投其所好”。当你发现一个适合你们组的新方法时,别直接发PDF给他(他不会看的)。你去搜一篇介绍这个文章的、写得花里胡哨的公众号推文,转给他。

附言:“老师,我看这个新研究思路特有意思,刚好能解决咱们上次卡住的那个问题,您看看?”用他喜欢的语言体系(低成本信息),去向上管理,引导他的科研方向。

总结

总而言之,导师不看文献只看推文,确实显得不那么“高大上”。但从经济学角度看,这是一种“信息分层”后的必然结果。他是“雷达”,扫描海面上的信号(推文);你是“潜水艇”,负责深潜下去,探明海底的虚实(原文)。别因为雷达不下水,就觉得雷达没用;也别因为潜水艇飞不起来,就觉得自己苦逼。

配合好了,你们就是海上的“无敌舰队”。配合不好,那就只能是一起在朋友圈里“震惊”了。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您方没论证!所以到底什么是论证?

下一篇

波士顿大学热门专业进入“限量时代” 申请策略需重新调整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