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奖落幕:培养中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素养

“从中学生抓起,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的丘成桐中学科学奖于本周末落下帷幕。来自全球的61个中学生团队分别获得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经济金融建模奖6个学科的金、银、铜奖和优胜奖,以及跨学科的最高奖项——科学金奖。美国菲利普斯学院的Yihao Huang,Claire Wang获得计算机金奖和科学金奖。来自上海中学国际部、南京市金陵中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以及英国温彻斯特学院的5支团队分别获得数学、物理、化学、经济金融建模、生物金奖。
丘奖落幕:培养中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素养

彭刚副校长、席振峰院士、杨乐院士、Caucher Birkar教授、Nicolai Reshetikhin教授、郑绍远教授

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教授、丘成桐教授、席振峰院士、杨乐院士、菲尔兹奖得主Caucher Birkar教授、数学物理学家Nicolai Reshetikhin教授出席颁奖典礼并发言。
老一代科学家表达了对青少年的期许与祝贺。
席振峰院士希望年轻人,把对科学的追求一直坚持下去,不要有过多功利的考虑。

杨乐院士希望学生们把日常学习和思考、钻研联系在一起。

Caucher Birkar教授鼓励学生们学习知识的同时,努力创造、创新。

Nicolai Reshetikhin教授在与青少年一同探讨学问的过程中,感受到他们炙热的求学之心,非常兴奋。
14年来,丘成桐教授从未缺席中学科学奖的评选。他认可国内中学生水平正在不断提高。他回忆起2009年第二届中学科学奖时,才开始有学生使用微积分的知识。他还清晰地记得这位来自人大附中的女生——数学银奖得主马悦然。第二年,马悦然就被哈佛大学录取,进入经济系学习。目前,她已经从哈佛大学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在芝加哥大学任教。丘成桐教授说,仅从数学领域来看,14年来学生论文水平大幅提高,今年的获奖论文甚至涉及前沿话题,令人惊讶。

本届丘成桐中学科学奖共设立中国内地、亚洲、美国16个分赛区。虽然受到全球新冠疫情影响,今年学生依旧踊跃报名,共有来自中国国内近30个省市、香港、澳门自治区,以及英国、美国、新加坡、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1500余支队伍报名参赛,共提交有效论文822篇,其中海外赛区共提交294篇,国内赛区共提交528篇。这些论文中,从中学生角度出发,既有对纯理论问题的深入思考,也有对日常生活现象背后的科学探索,更有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和解答。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高三学生曾韵霏获得了经济金融建模金奖。她通过创建数学模型,比较碳税政策和碳污染配额的优劣,提出如何让新能源车摆脱对政府补贴的依赖,将其纳入碳市场机制。
就读于英国温彻斯特学院的管泊宁从小就对节肢动物十分感兴趣,游走于各类相关论坛。他的论文融汇了自己的兴趣以及最新的发现,针对广西的一类穴居潮虫亚目动物进行分子系统学的研究,他甚至可能发现了一种新的节肢动物。管泊宁获得生物金奖。
科普短视频中曾提到,两个葡萄放在微波炉里加热就会爆炸。而南京金陵中学的胡馨元、余星瑶、陈昭融并不相信。他们用微波炉、红外测温设备不断重复这项实验,通过调节葡萄的距离、加热的温度等,他们发现在一定条件下,两粒葡萄加热后会产生炫酷plasma现象。他们最终获得物理金奖。
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少年们在谈起自己的项目时都滔滔不绝,并对论文相关领域的知识以及工具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为了参加丘成桐中学科学奖的比赛,他们或是准备了一年多,或是利用暑假、周末等课余时间,在老师指导下,共同完成项目、做实验、撰写论文、准备答辩。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思考,收获了知识和友谊。同时,学生们表示:与大科学家、高校教授面对面交流,实在难得。

面向中学生的丘成桐科学论坛也在本周末举办,践行了大科学家为青少年做科普的愿景。清华大学今年入职的两位大师Caucher Birkar、Nicolai Reshetikhin悉数登场。亚洲成就奖获得者何红建以及著名的美国理论物理学家、两院院士Nima Arkani-Hamed讲述了宇宙的未解之谜。

各地突发疫情为今年的赛事举办增加了诸多变数和困难,海外评委及参赛团队无法到现场面对面交流,上海、杭州等地的学生也因疫情防控原因无法来到现场。为保证赛事举办的公平公正,组委会在上海、杭州、广州、美国波士顿设置考点,聘请分考点老师为线上答辩的学生进行监考。最终,总决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50余支队伍线下参赛,30余支队伍线上参赛。
丘成桐中学科学奖历时8个月,经过分赛区初筛、函评、桌评以及半决赛、总决赛的严格选拔。大科学家纷纷加入评委行列。
席振峰院士、袁钧瑛院士、黄乃正院士、唐本忠院士、Nikolai Reshetikhin教授、徐少达教授、李文辉教授等34位世界知名科学家担任了国际评委。他们秉承科学、严谨的选拔标准,从选题及解决问题方法的创新性、研究思路原创性、论文写作及口头答辩的学术规范严谨性、参赛者的团队协作能力、在未来学科中的发展潜力等方面对参赛选手的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整体考核,最终评定总决赛获奖个人及团队。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请加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BPA主观科目备战冲刺:Economic Research

下一篇

第38届物理决赛理论及实验官方答案发布!附解析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关注热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