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如此发达的今天学习英语还有必要吗?
——以专业赋能未来,用语言连接世界
一部手机在手,扫遍全球无忧,人工智能的翻译技术看似让语言障碍成为历史,却让语言学习的意义悬置在了半空。
“夏天我们是能穿多少穿多少,冬天我们是能穿多少穿多少。”宁波诺丁汉大学的林宜瑾博士在课堂上抛出这句中文时,学生们会心一笑,但人工智能系统却陷入困惑——它无法理解同一句话在不同季节语境下的截然相反的含义。
这个例子生动揭示了当前AI翻译的技术瓶颈:在微妙的文化语境和情感表达面前,机器依然显得力不从心。
01、AI翻译的崛起,工具的革命性进步
人工智能翻译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从早期的有道翻译到如今的ChatGPT,翻译质量实现了质的飞跃。Google神经网络机器翻译系统(GNMT)已将错误率降低了60%左右,各类翻译App支持手写输入、语音识别、拍照翻译甚至离线翻译,为跨语言交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在效率方面,AI展现出了人类难以匹敌的优势。英国文化教育协会的研究显示,使用AI辅助的英语学习者中,约40%的人在平均36.88小时的学习后提升了至少一个CEFR等级。而传统学习方式要达到同样的进步,通常需要95到480小时的有效学习时间。
教育领域已开始积极拥抱这一技术变革。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张陟教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合理使用AI工具,将其视为如同办公软件和搜索引擎一样的学习辅助。
02、难以逾越的鸿沟,AI翻译的局限性
尽管技术进步显著,但AI翻译远未达到完美境地。在专业领域的精准度要求面前,机器翻译仍显不足。吉利控股集团翻译李建文分享了亲身经历:当他用ChatGPT翻译一份英文合同时,其中“Consideration”一词被错误翻译为“考虑”,而正确的法律术语应为“对价”或“报酬”。
在商务谈判等复杂人际互动中,AI的局限性更为明显。这些场合需要基于实际业务采用灵活策略,是以人为主导的创造性工作,机器无法替代专业人员根据微妙语境变化进行实时判断与调整。
语言本质上是文化的载体。每种语言背后都承载着其使用者的文化背景、历史积淀和情感表达方式。电影《降临》中描绘的外星语言“七肢桶”展示了语言如何塑造思维方式——当一种语言不存在时间顺序时,使用者的自我意识就能超越时间维度。这种语言与思维的深度联系,是当前AI难以企及的领域。
03、超越沟通工具,语言学习的多维价值
学习一门新语言的核心价值远不止于沟通工具。每一种语言背后都是一套独特的逻辑思维方式。想要真正掌握地道英语,关键在于能否用英语思维流畅思考和输出,而非单纯的词汇积累或语法熟练度。
双语学习对认知能力的提升已得到研究证实。掌握第二语言能够提高大脑的认知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习者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表现出更强的创新能力和适应性。
在跨文化交流中,语言能力成为信任建立的桥梁。当你能用对方的母语引经据典时,不仅体现了尊重,更表明你具备足够的学习能力、毅力或良好的成长背景。这种深层次的心理认同是机器翻译无法传递的。
在职业发展层面,英语能力在AI时代呈现出新的价值维度。许多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仍将英语作为工作语言,在科技、金融、教育、医疗等行业,英语能力仍是求职者的核心技能之一。它已从单纯的沟通工具转变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04、学习策略的转变,AI时代的外语学习新范式
面对AI的冲击,外语学习的策略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个新兴共识是:要么不学,要么学精。AI将消灭所有初级脑力工作,因此入门级外语的价值正在迅速贬值。
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CEFR)将语言能力分为A1到C2六个等级。在AI时代,B2级成为应用门槛,而真正有价值的目标是C1级以上水平。达到C1级的学习者能够理解长篇文章的隐含意义,在社交、学术和专业场景中流利运用语言。
这种高水平语言能力的习得过程本身具有重要价值。它要求学习者大量接触不同文化内容,聆听不同声音,经历不同场景,理解不同思维方式。
正如专家所言:“没有哪个内核封闭的人,可以把外语学到太高的水平”。语言学习成为一种认知开放和文化包容的训练过程。
教育机构正在重新定义外语人才培养目标。未来的外语人才需要精通母语与外语,具备敏锐的文化洞察力、灵活的跨文化沟通技巧,以及驾驭AI工具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能力。他们将成为连接不同文化的使者,在机器智能与人文关怀之间找到平衡点。
05、人机协作的未来,明智的学习路径
面对AI带来的变革,明智的选择不是放弃学习,而是调整学习策略,善用AI工具。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在《人工智能与英语教学:为未来做好准备》报告中建议,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应发展AI素养,将AI作为辅助而非替代工具。
在具体学习策略上,可采取“人主机辅”模式。利用AI进行基础词汇记忆、语法练习和发音训练,解放出的时间和精力则投入到高层次的语言应用中——如深度跨文化交流、专业领域表达和创造性写作。
编程语言的基础是英语,在AI智能革命中,理解计算机语言和编程知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科技领域的学习者而言,英语能力直接关系到技术理解和创新能力,这是纯机器翻译无法提供的深度认知。
语言学家道格拉斯·霍夫施塔特曾描述自己用普通话进行磕磕绊绊演讲的经历:虽然困难,却获得了真正的成就感。他反问道:“谁会吹嘘自己搭乘直升机登上珠穆朗玛峰的顶峰呢?”
语言学习从来不只是为了到达某个目的地,而是为了体验那条唯有亲自行走才能领略风景的道路。
人工智能翻译固然便捷,却难以捕捉语言的文化意蕴与思维深度,也无法替代真实沟通中建立信任的力量。因此,深入学习英语、提升真实表达与沟通能力,在AI时代反而更具核心价值。
如果你希望系统化地培养并认证这项关键能力,不妨关注English Speaking Board (ESB)——这一源自英国的权威认证体系,专注于评测和提升学习者的英语演讲力、思辨力与跨文化沟通力,锻造无可替代的“人的优势”。
竞赛介绍
英语演讲与表达能力认证,全称为English Speaking Board,简称ESB,是由英国英语演讲委员会推出的全球化认证体系,面向7至18岁的青少年。它通过自我表达、公共演讲和话题展示等测评环节,综合评估参与者的英语水平和表达能力。该体系根据青少年语言发展的规律设计,旨在为喜爱英语的学生提供一个提升自我表达能力和自信心的平台,并认可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英语演讲上的成就。
适合学员
对提升英语水平、表达能力、演讲能力以及UCAS加分有需求的中小学生
评估活动规则
考试语言:英语
总个人评估时间:约18分钟
考试流程:认证时4-6人为一组,同组成员线下一同进入考场,考官线上互动
环节介绍
组别划分
分数占比
评分等级
项目亮点
UCAS 英国大学加分:Pass 及以上等级的学生将获得8-12 不等 UCAS 加分
超高含金量:全球唯一ofqual认证的针对演讲与表达能力所制定的评价标准框架
证书收获:顺利完成项目的学生都能获得项目证书和由 ESB 认证官亲自书写的个人成绩报告
能力收获:自信表达,输出观点,抒发情感,增进自我认知,实现身心成长
项目班型
官方授权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