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收获了5所顶尖美高的录取通知书,其中包括我的梦校——罗得岛州的圣乔治学校(St. George's)。回顾整个申请旅程,我深刻认识到,即使我没有令人眼前一亮的特长,或者满满的有记忆点和充满个性的活动清单,仅仅在机构顾问的引领下,突出我那些和“别人不一样”的生活故事和经历,也能获得我曾经以为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校的青睐。
PART.01
起点:我以为“我很普通”
申请之初,我觉得自己很普通:成绩还不错,有几个常规的课外活动,但是没有特别拿得出手的特长,缺少老师们和家长们经常说的“闪光点”。与机构的Keran老师初次沟通时,我只是简单罗列了自己的情况。当提及我的家庭背景时,她打断了我:“等等,这可不普通!”她的反应让我第一次意识到:那些被我视为“日常”的生活点滴,或许正是“独特性”的源泉。
我的爸爸是法国人,妈妈是中国人。两种文化的交融早已渗透进生活的细枝末节:早餐,法式吐司配咖啡可能与中式馄饨配豆浆交替出现;晚餐,可能是爸爸和我一起做的意大利pizza,或者我和妈妈一起包的韭菜馅饺子。一口京片子和纯正的法语、英语丝滑切换,我从未想过这些能成为申请的亮点,因为它们对我而言,实在太过“平常”。
直到机构团队的老师们鼓励我深挖这些生活细节,我才恍然大悟:招生官真正希望看到的,往往就是这些“我以为普通,但对他人而言却很独特”的真实故事。
PART.02
妙招:用视频,还原生活本色
听从顾问老师们的建议,我化身“小导演”,自编自导了一系列短视频,生动展示我的跨文化生活环境。在视频里,作为法国大厨的爸爸和坚守中国传统美食的妈妈,在厨房里展现了完美的“中西合璧”。我拍摄了许多有趣的片段,比如:一顿早餐如何巧妙结合法式吐司和中式馄饨,法国爸爸生活里的松弛和中国妈妈在教育上的坚持等等,很多我们日常生活中文化碰撞的生动场景。
这些视频不仅趣味十足,更能让招生官直观地“看到”我的成长环境。面试时,不止一位招生官主动提到:“你的家庭视频让我们印象深刻!”这无疑证明了这样做是对的。
*和Wilson老师练习握手
PART.03
亮点项目:海洋保护的“小行动”
我热爱海洋生物学,但仅仅口头表达“热爱”略显空泛,我需要付诸行动证明自己。最初计划是制作一本海洋生物画册,但在探索过程中,我找到了一个更独特、更实用的切入点——一个源于生活观察的环保项目:“可降解海洋主题手机壳计划”。
我了解到废弃塑料手机壳对海洋的巨大污染,于是我和另外两个小伙伴一起,寻找到一种合适的可降解材料,我自己手绘海洋生物图案,亲手设计并制作出一款可降解材质的手机壳。
这个项目从一个小点切入,展现了行动力和对环境问题的深度关注,也在后面的面试里给学校的招生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PART.04
面试蜕变:从紧张背书到自信对话
面试曾是我最担心的事情,刚开始,我一说话就脸红,连最基础的“自我介绍”都说得干干巴巴。
在面试培训中,Keran老师对我帮助最大。她热情开朗,关怀备至,让我学得既有动力又开心。Sally老师也给予了我极大的支持,总是及时帮助我完成任务。
更重要的是,Keran老师为我制定了系统的训练计划:每天练习用故事化的方式表达自己。她和Delia老师、Sally老师一起,为我进行多轮模拟面试,精准指出我的优点和改进点,教我如何用细节让故事鲜活起来,而非机械的罗列成就。
特别是Keran老师,每次有一小点进步,她就不停的夸奖我,老师们对我的肯定,无疑增强了我的自信心,让我觉得,也许我的表现确实还不错呢。
通过持续的刻意练习,我的状态发生了蜕变。我从紧张地“背诵答案”逐步转变为与招生官“自然交流”,甚至能主动引导话题,激发他们对我的经历产生兴趣。
*和Keran老师上课
PART.05
回顾:意外的自我发现之旅
三年前的一个周末,我随父母陪姐姐参观大学,我们有幸短暂走访了圣乔治校园。虽然只是匆匆的一个多小时,接待老师的有趣和善意,学校的环境和氛围,在我心中深深埋下了向往的种子。去年11月,机构帮我安排了12所学校的访校和面试,并特意把圣乔治放在了最后一天,让我完成所有行程后,再进行对比,我参观了那么多所非常杰出的学校,与很多招生官进行了特别有趣的对话,有很多学校我都很喜欢,但是最后一天,当我踏进圣乔治的那一刻,我依旧有那么强烈的感觉:我要来这里,这是我的学校!
在最后确定择校清单的时候,我非常坚定的跟机构明确了圣乔治仍然是我的第一选择。机构的老师们也非常尊重我的决定,我们从始至终目标一致,努力的方向也一致,这真是一次愉快的体验。
如今回望,申请季远不止是“被学校选择”的过程,更是一场珍贵的自我发现之旅。我曾以为“成绩好就够了”,现在才真正理解:顶尖学校寻找的不是“完美模板”,而是一个个真实的、有温度、有故事的人。在机构,我获得的最重要成长,便是学会了如何充分表达自己,并深刻领悟到如何通过自己的个性、特质和热忱,向他人有效传递信息。
希望我的经历能给我的同龄人们带来些启发!也祝大家都能在申请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独特故事,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那么的独特、有趣,只是我们需要有双能发现它们的眼睛。
*310当天收到梦校offer
1、选校不唯排名 适合才是最好
我们的孩子是个很内敛的孩子,平常看起来有些腼腆,但我们知道他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并且目标明确,意志坚定。作为SSAT接近满分、托福117分的小小学霸,他在不俗的成绩背后,还有很多丰富的爱好。
进入申请阶段后,每天接收到大量的信息,众多眼花缭乱的顶尖美高,特别容易让人迷失和焦虑。我们首先确定了择校不以排名为优先标准,基于对孩子的了解,我们认为规模较小、氛围友好的学校更适合他,师生有更多温暖有趣的互动,学校的资源与孩子的兴趣发展契合。机构在明确了小L的第一梦校是圣乔治后,在主招生官来京访问的时候,特别安排了一次面谈,让我们尽可能有机会给招生官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我认为这对孩子最后拿到offer非常有帮助。
另外,三年前我们第一次参观圣乔治纯属偶然,因此我们总担心孩子是凭直觉选校,并没有看到其他更好更适合他的学校,因此机构在访校时给我们安排了12所和我们的需求比较匹配的学校,最终我们还是觉得,孩子的选择是正确的,他确实知道自己要什么。
310那天,小L拿到了5个offer,孩子爸爸很激动,调侃儿子:“你还有最后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小L兴奋并且坚定的说:“No!St. George's!”爸爸事后感叹道:“排名只是参考,真正让我心动的,是孩子眼里的光芒。"
*和梦校招生官面对面
2、从文书到成长:机构专业顾问的三维赋能
孩子的姐姐也在美高,所以孩子受到影响很想去读美高,刚好我们的两个朋友的孩子都曾经通过机构的帮助去到了自己的梦校,并且有一个在机构的帮助下美本被斯坦福录取,因此,在跟机构简短沟通后,我们和机构也顺理成章达成了合作。
专业视角:帮我们发现那些被忽视的优势,并深度挖掘孩子的特点
系统规划:制定了清晰的申请策略、还有申请路线图和时间节点
资源对接:引荐了优秀的前招生官,有优秀的面试辅导老师和文书顾问
在整个申请阶段,我们特别要感谢Keran老师,她在日常跟孩子的沟通中,无时不刻不在鼓励和认可小L,在她嘴里,小L是个那么优秀、可爱并且努力的小帅哥,这给孩子在申请过程中,无疑增添了很多的自信;也是她建议我们把家庭日常拍成视频,这个点子让申请材料活了起来。我们还很感动顾问们的“全情投入”。有次深夜11点,小L对文书毫无头绪,Sally老师立即安排视频会议,用“5W1H”提问法帮他理清思路。更难得的是,他们不只是关注申请结果,更重视小L的成长过程。
机构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压力的同时也感受到被认可,被一堆老师天天夸奖着,作业也完成的更开心一点。想象中鸡飞狗跳的申请季,出乎意料的顺利和愉悦。在最后时刻,我们有点忐忑不安,跟Eric老师和Keran老师进行了沟通,他俩的笃定也给了我们很强的信心。
*310当天收到梦校offer
3、教育规划的终极目标是遇见更好的自己
就像好的厨师能把普通食材做成美味佳肴,优秀顾问能帮孩子把看似平常的经历编织成动人的成长故事。他们不仅助力小L收获了梦校offer,更让我们全家学会了用新的视角看待彼此,这份收获远超申请本身。
现在每次看到小L书桌上的海洋动物手机壳,就会想起这段特别的申请旅程。感谢所有顾问老师的专业指导和暖心陪伴,你们不仅是升学规划师,更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这段经历让我们深刻明白:好的教育规划,是帮助孩子发现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