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美高校获得教职是种怎样的体验?

相对于国内博士“上岸”高校的博弈,在北美想要拿到tenure-track(终身制教轨)职位更像是一场马拉松式的选拔游戏。因为在此期间不仅比拼学历和论文,更需要比拼研究视野、教学能力、人际沟通和学术自我定位的全方位实力。

今天,小科就和大家一起聊聊在北美高校获得教职是种怎样的体验。

在北美高校获得教职是种怎样的体验?

图源:知乎

01科研人现身说法

学术环境宽松

A博士(美国Top30AP,国内Top2本博)

“我的所有教育经历都是在国内,博后阶段才来到美国。决心留下的原因主要是考虑到美国这边学术环境相对较为自由和宽松,虽然说人情世故也非常重要,但是如果自己不想social,也没人强求。

而且更重要的是,拿到AP甚至没有通过tenure-track就能够招收博士生。和年轻人呆在一起,也让我自己的心态更加年轻。这里学术的讨论大多趋向自由,不必顾虑太多,所以总的来说美国高校这一点让我非常舒服。”

在北美高校获得教职是种怎样的体验?

图源:知乎

研究更加领先

B博士(加拿大Top3AP,本校博士)

“虽说在生活上加拿大处处落后于国内,但在地球科学的研究方面,加拿大相对领先。加拿大有广阔的自然森林,提供了充足的场地和自然条件开展相关实验,这些在国内是相对而言难以实现的。

不仅如此,这边的校内交流也会更加充分,对于像我一样的新人,院内的教授们是想尽办法帮助我留下,而非实行考核制将我赶走。相较于国内的非升即走的环境来说,还是加拿大更加值得留下。”

在北美高校获得教职是种怎样的体验?

图源:知乎

晋升过程更加公开、透明

C博士(美国Top100副教授,国内985本博)

“美国这边高校入职和晋升都有着一系列的严苛要求,虽然也有一些不公平的事情发生,但是整体来说已经相对透明。

就拿入职来说,求职者一般要在学院待一周左右,考核的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和所在学院教授1v1面谈,和学生代表面谈,参加学院午餐会,模拟课堂讲课,开展学术报告等。

这一套流程下来,学院的老师和求职者自身都会对彼此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能够相对保证求职的公平性。”

教学甚至比科研更重要

D博士(加拿大Top5教授,80年代国内博士)

“加拿大的公立研究型大学更加看重教学任务。像我这种‘老同志’,学院也依然要求我每学期讲授三门本科生课程,虽然每门课都配有助教,但依然需要完成设计讲义、布置作业、监考、批改试卷等任务。因此一个学期下来可能科研时间所剩无几。

不仅如此,这里的学校更加注重学生的课堂评价,一旦学生对老师或课堂不认可,后果可能会非常严重。也正是因为如此,早年的时候我甚至在半夜还在回复和解答学生们的问题,想要做科研就只能靠自己的博士或者半夜偷偷搞。”

在北美高校获得教职是种怎样的体验?

图源:知乎

原来美国也很看重基金申请

E博士(美国Top100AP,美国Top20博士)

“早就听国内的同行说了NSFC(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重要性,但事实上,这种现象也同样存在于美国。发表论文对于中国人来说其实并不成问题,但是如何顺利拿到NSF(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则成了难题。

在北美高校获得教职是种怎样的体验?

图源:小红书

事实上,美国在评审的过程当中也并非绝对公平和透明,很多环节也需要人情世故。并且项目申请书要尽可能写的有‘美国味’,如果按照惯常思维肯定无法顺利拿到项目。一旦拿不到项目就无法申请职称、带学生和买设备,久而久之就在学院甚至圈内被边缘化了。”

在北美高校获得教职是种怎样的体验?

在北美高校获得教职是种怎样的体验?

图源:知乎

带博士比自己读博还焦虑

F博士(美国Top50AP,美国Top3博士)

“以前自己读博的时候总吐槽导师,所以现在成为导师后就希望尽可能让学生们满意。

但只有到真正成为导师的那一刻,才能深深体会到这种绝望感。每次开组会都如履薄冰,生怕说错话;不仅要管博士进度、论文,还要调解同学们的小情绪,努力让大家开心、快乐科研。不仅如此,每隔几个月还要组织一些小活动,让大家努力融入美国的生活。

每每看到那些国内导师不负责的报道,就感慨国内当导师可真容易。但看到自己的学生一点点成长,慢慢有了属于自己的思考方向,那种成就感也是前所未有的。”

在北美高校获得教职是种怎样的体验?

图源:知乎

身为大学老师也会被房租劝退

G博士(加拿大Top2副教授,本校博士)

“温哥华的房价和物价是出了名的高。虽然自己已经是副教授,但高额的房租和生活成本还是让我在短短三年内搬家五次。从最初靠近校园到最后搬到周边的华人城市,这种心酸只有自己才懂。

看到自己当年的本硕同学都早已成家立业,儿女双全,瞬间感觉‘高大上’的大学老师也不香了。”

写在最后

在北美高校拿到教职并非“上岸”的终点,而是另外一段旅途的开始。在看似光鲜靓丽的头衔背后,也是无数日夜与教学、科研、经费、学生博弈的真实日常。

或许,在北美拿到教职的真正魅力不在于“稳定”和“体面“,而在于那份探索未知的自由与持续创造价值的成就感。希望大家在做出选择前三思而后行,愿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加州理工2029届新生数据深度解析:中国学子突围与招生新政背后的信号!

下一篇

AMC8培训机构如何选择?3-5年级家长必看的宝藏机构挖掘攻略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