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讨论可能没有意义,因为互联网来的快去的也快,很容易被遗忘。每年中考,都甚嚣尘上,前几天我不想过多分析,家长们已经足够焦虑了,没必要搞得一惊一乍。那结束后可以讨论一下。
总之,今年中考作为旁观者,仍然很心塞,更遑论经历者了。不在喜报里以及本应该在喜报里的才是大多数。先带“新手村”的家长回忆一下这几年的杭州中考,是如何为了“JY均衡”出招的。总结下来主要就是这几句:
2021年,中考简单化最大的原因是:“两考合一考”,所有毕业生都需要参加中考,原本的保送生改为分配生也要参加。中考明确定义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要兼顾毕业和升学需要,因为“既要也要”所以难度下降就是必然的。
感受下2021年的数学真题:
再看下2019年的,只看选择和填空题,最简单题对比下就知道了。
2021年,中考难度简单化后,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中考得分率直线上升。2021年相比于2019和2020年,二军高得分率上涨3-4%以上,要多考20分以上;重高直接上涨了6-7%,要多考40分。
去年2024年,中考进一步改革,这一年最大的变数是社会从50分分值变为100分,于是社会的拉分效果成了“切肤之痛”。社会有多拉分,从去年录取的投档线最后一名的小分可以看到,多所重高社会得分率低于90%。
结果,今年又变了,社会从拉分变成了“放水”大送分。除了萧中、富中和学军海创园是91-92%,其他重高几乎都是95%以上。
那为什么今年的分数那么高?让人会觉得阅卷“放水”呢?因为不光社会一科,是整体的高分段过于密集。现在中考全省一张卷,理论上分数是可以代表这个地方的生源质量的。
你可以说高分段占比高,代表了学生更优秀、更努力、更卷。但不可忽略的是那个“无形”的大手,名字叫:阅卷!不说杭州以外,我们就看看萧山、余杭临平和富阳。
萧山,一分一段表可以看到,625分以上2024年301人,今年298人;620分以上2024年611人,今年653人;615分以上2024年991人,今年1079人。
萧山2024年中考人数是13787人,今年是14740人。625分以上不升反降,615和620分以上今年略有增加。从占比来看,615分以上今年是1079人占7.12%,去年是991人占7.19%,今年也是降的。
再看下余杭临平,今年630分以上79人,2024年32人,也有2倍以上的增长;不过在620-610分段就逐步接近了。从占比来看,630分以上也就只占中考人数的0.44%。
再看下富阳,富阳没有公布分数位次表。就看下富阳中学和富阳二中的录取分数线吧。今年富中609分,富阳二中586分;去年分别是608.5和580分。因为分配生的增加,裸考计划数变少,富阳二中的分数线上涨6分合理。而富中在裸考计划变少的情况下,只涨了0.5分,就更说明今年富阳的高分段是比去年少的。
那么再看主城区,是不是阅卷“放水”,我想今年中考经历者的感受,是最真实的。我们就看到杭二东河以上的高中。
二军涨了7分,学紫涨了8分,重高守门员杭师附涨了9分;学军海创园涨了9分,杭二东河直接涨了13分。之前就有网传主城区630分+有800-1000人,从录取分数线来看,的确差不多。
二军总招生计划,去掉特长生,1200多人,其中分配生940,分配生里就算一半没到630,二军加起来630+以上600人左右应该有。再加上高分拥挤,被分配到其他重高的,保守一点说630分+有800人,估计网传不假。
那么800人是什么概念,是萧山的8倍,是余杭临平的10倍;而参加中考人数主城区4.13万人,仅仅是萧山的2.8倍,余杭临平的2.3倍。全省一张卷,差别那么大,只有两个原因:
1. 萧山、余杭、临平的孩子考的差,拔尖学生少,同样的卷子都考不过主城区。
2. 阅卷和评分的尺度不一样,分数控制的标准不一样。五区三县和主城区都是分开阅卷的,9个评卷点。
在“每一分都要认真评判”的标准下,出现了那么大的分数差异。不知道还有什么其他原因?
那么这样的“阅卷”放水,会造成哪些影响?
1. 对于平时学习拔尖且稳定的“学霸”来说,没什么优势。因为一张卷子满分就放在那,120分你也考不出130。就像今年的数学,压轴题第三问的确上难度了,全市就4个学生拿到120,其他最多的是116,前面全对就错这个第三问,还有看到一些118有过程分。就算数学有区分度了,但压轴题在语文都有118、社会100满分的情况下,也是压了个寂寞。
2.文科可以扩大优势或者实现逆袭。英语继续没有区分度,但语文有看到116-118的不少,社会99-100分的也不少。我其实是很难相信,语文118,社会99或满分,并不少见,是怎么考出来的。可以看看重高投档线最后一名,语数的小分合计和得分率。
二军和学紫,语数227分,如果说数学是116,意味着语文就要111。语文111什么概念?我想初中生家长应该有数,作文扣5分,阅读理解文言文稍微错1、2个小地方才能111以上。
如果按照今年的出卷风格,你可能数学卷死了刷题,压轴题最后一问还是拿不到分,而语文好才能实现超越!
3. 通过这样的有效控分,拉平高分段,从而实现高中生源均衡。
1)志愿都是提前填报的,所以分数拉平后,分配生去尾部重高、头部优高的分数也很高。
2)平时成绩稳定,分配生填报比较激进的,很有可能在裸考中不具备优势,也都滑落到尾部重高或优高,进一步均衡生源。
3)平时成绩中上,高分逆袭变多,进了头部重高,生源也被均衡。
总之,最后就是实现了生源均衡,和优质高中的教育均衡。这也预示着“双减”和中考改革、分配生改革的巨大成功!但是,中考的每一分,背后都是每个家庭3-9年的努力。在这巨大成功的背后,也希望能看到每一分背后的孩子和每一个家庭。
如果说想通过这样的阅卷告诉大家,不要再卷了,中考简单再卷也没用!我估计也很难。反而会导向另一个更卷的极端,那就是反复卷细节、卷基础,卷写字工整(为了那个3、5分的卷面分也得低下高昂的头);同时还要兼顾难度,还要卷初高衔接,卷高中超前学。再加上对心理因素起了这样的导向:看起来中考高分那么多,逆袭也很多,说明人人都有机会,那就人人都卷!
要想真的降低无效内卷,最关键是路径多元化,路径分层,早点形成区分度,让大家在各自的路径上努力,而不是在一条路上“内卷”!所以高分密集反而把人往单一路径的“内卷”上引导。
最后,说下明年怎么办?没有其他办法,阅卷这个事情就完全无法掌控了。如果不是因为今年和余杭临平、萧山分数差异太大,我们也没有数据支撑,也不能妄议。希望明年,五区三县继续保持初心,合理阅卷,高分挤兑看上去考的好,但对于参加考试的个体来说,实际感受并不好。
另外根据以往几年的规律来看,明年的高分挤兑会略有缓解,今年就当一次“压力测试”,大家也不用太焦虑。有时候,考试不是考出来的,是“批”出来的,我们也要能承受。就当中考是一出戏,我们做了几年演员而已,真正的战场是在高考,可容不下戏子!下面两个群可以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