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还在为演讲题目苦恼?其实,有时候灵感就来自我们每天看到、用到、听到的世界!
比如:
“人工智能会如何改变学习?”——
你可以观察你正在用的AI学习软件、翻译工具、写作辅助器,回忆一下,它们是否已经改变了你的学习方式?未来还有哪些你期待它做到的功能,为什么?
“气候变化如何影响迁徙?”——
想想为什么一些人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园?如果是你,你会不会对自己的家园充满不舍?可以从极端天气、海平面上升或干旱等自然变化入手。
“学习多种语言会让人思维不同吗?”——
你有没有发现用英语和中文表达感受时,脑子里的“感觉”不同?甚至中文演讲与英文演讲,都有很大不同!这种体验本身就可以是你演讲的切入点哦!
好的演讲不一定要“大而全”,一个情真意切的小切口也能打动台下听众,讲出道理,带来很大的影响。
除此之外,好的说明性演讲或说服性演讲,也需要言之有物。如详细的数据、有力的证据、逻辑性的分析等,才能够使听众信服。下面这些资料也许能帮你找到更多思路哦!
主题一:科技与创新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How migh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hange the way we learn in the next 10 years?
未来十年,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
思路启发:
AI是否会成为个性化教育的关键?如自适应学习系统、个别反馈。
会不会让老师的角色被部分替代?还是说AI只是辅助工具?
AI会不会加剧教育差距?技术可及性的问题是否更严重?
思考AI如何影响“学什么”和“如何学”——例如更多跨学科学习、项目式学习。
阅读资料:
1、伊利诺伊大学分析了 AI 在学校教学中的利与弊。
education.illinois.edu/about/news-events/news/article/2024/10/24/ai-in-schools--pros-and-cons?utm_source
2、哈佛教育学院助理教授 Ying Xu 提出,如果 AI 设计符合儿童认知发展原则,它可以增强孩子的学习体验与社交能力,但必须配套 AI 素养教育,避免过度依赖与信息误判。
https://www.gse.harvard.edu/ideas/edcast/24/10/impact-ai-childrens-development?utm_source
3、世界经济论坛在《Shaping the Future of Learning》报告中指出,AI 可通过提供个性化学习、提高教学效率、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从而有效推动教育公平与未来能力培养,同时需要兼顾隐私、安全与平等接入。
https://www.weforum.org/stories/2024/05/ways-ai-can-benefit-education/?utm_source
4、Center for Curriculum Redesign 的《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Education》摘录提出,AI 可增强个性化学习、解放教师时间并推动课程创新,但关键在于将 AI 设计为辅助而非替代教学,需与教育目标紧密对接。
https://curriculumredesign.org/wp-content/uploads/AIED-Book-Excerpt-CCR.pdf
Will self-driving cars make our roads safer or more dangerous?
无人驾驶汽车会让道路更安全还是更危险?
思路启发:
探讨自动驾驶是否能减少人为失误造成的事故(如疲劳驾驶、酒驾)。
思考技术失灵、道德选择(如“电车难题”)、网络攻击等新风险。
无人驾驶如何影响老年人、残障人士的出行自由?
会不会导致人们过度依赖技术?如何建立安全与信任机制?
阅读资料:
1、爱荷华大学研究显示,相较于成年人,儿童在与无人驾驶汽车互动时面临更高风险,特别是在过街时,如能设立图形化信号屏或地面LED指引灯,能显著提升安全性。
https://now.uiowa.edu/news/2024/04/young-pedestrians-self-driving-cars-whats-safest-scenario-crossing-road?utm_source
2、汇总了多个研究,指出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如自动紧急刹车、车道偏离预警及夜间弯道提示等技术,如果广泛应用,可减少多达 75% 的青少年致命车祸。
https://teendriversource.research.chop.edu/learning-to-drive/self-driving-cars-adas-technologies?utm_source
3、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介绍。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utomated_emergency_braking_system?utm_source
4、《Moral Machine》是麻省理工学院(MIT)媒体实验室开发的在线平台,旨在收集全球用户在自动驾驶汽车面临道德困境时的决策偏好,模拟“电车难题”场景,分析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伦理选择差异,为未来人工智能伦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oral_Machine?utm_source
5、探讨自动驾驶汽车在面临不可避免的伤害时应如何做出道德决策,例如在撞到行人或保护车主之间选择。
https://arxiv.org/pdf/1510.03346
主题二: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ility
Could lab-grown meat solve the world’s food sustainability problems?
人造培育肉能否解决全球的食物可持续性问题?
思路启发:
比较传统养殖和人造肉的碳足迹、水资源使用、动物福利等方面。
探讨技术可行性与消费者接受度(如价格、口感、文化障碍)。
人造肉是否只是高收入国家的解决方案?在全球推广是否现实?
长远来看,会不会改变整个农业和畜牧业结构?
阅读资料:
1、探讨干细胞培养肉作为传统肉类生产替代品的潜力,重点关注组织工程方法的应用。
https://files.givewell.org/files/labs/animal-product-replacements/Post_2012_cultured_meat_from_stem_cells_challenges_and_prospects.pdf
2、探讨细胞农业在全球食品系统中的潜力,分析了其在环境可持续性、食品安全和伦理方面的挑战。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2003-025-07976-2
How might climate change impact global migration patterns?
气候变化可能如何影响全球人口迁徙模式?
思路启发:
识别哪些地区更容易因气候变化导致居民迁出(如海平面上升、干旱)。
探讨“气候难民”是否会成为新常态?现有法律如何定义和保护他们?
气候迁徙对接收国的社会、经济、政治产生哪些影响?
从人道主义角度与国家主权之间的张力如何平衡?
阅读资料:
1、国际移民组织(IOM)在气候变化、环境退化和自然灾害背景下的迁徙管理方法。
https://environmentalmigration.iom.int/iom-strategy-migration-environment-and-climate-change-2021-2030
2、国际移民组织(IOM)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应对人类迁徙的战略框架。
https://environmentalmigration.iom.int/sites/g/files/tmzbdl1411/files/documents/2024-06/climate-mobility-road-map-final.pdf
主题三:身心健康
Health and Well-being
How can wearable health devices help us stay healthy every day?
可穿戴健康设备如何帮助我们每天保持健康?
思路启发:
思考设备(如智能手表、健身追踪器)如何帮助我们追踪运动、睡眠、心率等健康数据。
探讨这种“自我监控”是否会促进健康习惯,或可能引发健康焦虑?
对比不同人群(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使用此类设备的效用差异。
阅读资料:
1、探讨消费者健康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健身追踪器等)在提供个性化健康数据、促进自我诊断和行为改变方面的潜力,同时也指出了其在安全性、可靠性和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挑战,强调了这些技术对21世纪医疗保健的影响。
https://journals.plos.org/plosmedici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med.1001953
2、在年轻癌症幸存者中,持续使用可穿戴设备记录日常运动与活动目标达成情况,能显著提升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证明了可穿戴设备在健康行为改变干预中的有效作用。
https://scholarscompass.vcu.edu/cgi/viewcontent.cgi?article=5481&context=etd
Why is it important to talk to someone when we feel sad or stressed?
当我们感到难过或有压力时,为什么和别人倾诉很重要?
思路启发:
从心理健康角度理解“表达”在调节情绪中的作用。
考虑朋友、家人、心理咨询师、在线社群等不同“倾诉对象”的功能与差异。
思考文化差异(如东西方对情绪表达的态度)对倾诉习惯的影响。
阅读资料:
1、通过跨文化比较,揭示不同文化中人们表达抑郁与焦虑时的症状与情绪体验存在差异,并强调心理健康支持应结合文化背景定制化策略。
https://www.psychiatrist.com/pdf/cultural-variations-in-the-clinical-presentation-of-depression-and-anxiety-implications-for-diagnosis-and-treatment-pdf/
无论你选了哪个题目,关键在于:找到让你眼睛一亮的兴趣点,勇敢深入挖掘。你会发现,每一个真诚思考过的问题,都能写出让人动容、发人深省的演讲。
当然,仅靠热情还不够。
学会判断资料的“含金量”也同样重要:
这份资料是否来自权威机构或期刊?
是否具有最新的数据或实地研究?
是否逻辑清晰、观点明确,而非只是泛泛而谈?
若发现阅读资料稍显陈旧,不妨动用数据库、搜索工具、甚至AI助手,找到更贴近现实的新材料。
是时候动笔了!用资料打好根基,让逻辑与情感交织成有说服力的演讲——从一个小切口出发,让你的声音真正被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