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留学再次扩招!2026fall赴港留学拿身份 迎来红利期

近日香港特区政府发布的《行政长官 2025 年施政报告》,直接给想通过留学拿香港身份的同学扔了颗 “定心丸”—— 非本地生名额上限从 40% 飙到 50%、宿舍供应扩容、4000 万留学专班保驾护航……

这波政策红利,不仅让留学申请更容易,更给 “留学 + 身份” 双目标的同学铺了条快车道。

但很多人只看到 “扩招”,却没搞懂 “怎么借留学顺利用香港永居”。今天就从政策解读、身份路径、避坑技巧三方面,帮你把 “留学拿身份” 的每一步都捋清楚,避免走弯路!

26fall 香港留学的「身份友好」新政

港府这次的政策,看似是 “便利留学”,实则每一条都在为 “留港发展 + 拿身份” 铺路。尤其是这 4 个关键点,一定要吃透:

1. 非本地生名额翻倍?别慌,这是 “身份入场券” 扩容了

先明确一个核心数据:香港每年给本地生的资助学额固定 1.5 万个,扩招的是非本地生 “自费名额”—— 从 1.5 万的 40%(6000 人)涨到 50%(7500 人),相当于多了 1500 个 “留学入场名额”。

更重要的是研究院超额收生上限从 100% 提至 120%:研究型硕士 / 博士的自费名额更宽松了。

要知道,研究型学历在香港找工作时,尤其在高校、科研机构、创科企业(港府重点扶持领域)更吃香,后续续签 IANG 签证时,“科研岗” 的稳定性远高于普通岗位,能大大降低 “断签” 风险。

(补充知识点:香港 “资助专上院校” 包括港大、港中文、港科大等 8 所公立大学,以及香港都会大学、香港树仁大学等院校,这些院校的学历均受内地教育部认证,且毕业可申请 IANG 签证,是 “留学拿身份” 的核心选择。)

2. 宿舍扩容:解决 “留港第一难题”,避免因生活压力放弃身份规划

之前很多同学吐槽 “香港读得起书住不起房”—— 港大、港中文附近单人宿舍月租动辄 1.5 万 +,合租也要 8000+,不少人因经济压力被迫毕业后离港。

这次 “城中学舍计划” 升级很实在:商业大厦(含酒店)改宿舍不用改划手续、拆旧商厦重建也有便利政策,甚至港府会专门划商业用地建宿舍。住得便宜稳定,才能更专心规划学业和后续工作,减少 “中途放弃留港” 的可能。

3. 4000 万留学专班:帮你 “顺利入学”,不浪费身份窗口期

以前申请港校全靠 “信息差”—— 不知道专业录取偏好、错过申请截止日期、材料准备出错…… 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 “留学失败”,直接耽误 1-2 年身份规划。

现在教育局牵头的 “留学香港专班”,联合了创科局、人才服务办公室、各院校和内地办事处:不仅有 “Hong Kong: Your World-class Campus” 宣传计划帮你了解院校优势,还会组织暑期游学(提前感受香港学习生活,积累人脉),甚至给高校拨款做招生宣传 —— 意味着你能更轻松获取准确申请信息,减少 “申请踩坑” 概率,顺利拿到 “留学入场券”。

4. 副学位互认:给 “成绩一般” 的同学留了条 “身份退路”

很多同学担心 “本科均分不够申港硕,是不是就没机会留港了?” 这次副学位与内地高校课程互认,相当于多了条 “曲线救国” 的路:

如果本科成绩不理想,可以先申请香港副学位(类似内地大专,学制 2 年,录取门槛低于本科),读完后可升读香港本地本科(2 年)或回内地衔接本科,毕业后再申硕士 —— 整个过程依然属于 “香港留学经历”,毕业仍可申请 IANG 签证,相当于给 “身份规划” 多了个缓冲选项。

香港留学拿身份的「5大核心路径」

很多人以为 “香港留学 = 毕业拿永居”,其实是误解 —— 永居需要 “连续 7 年合法居留”,而留学只是第一步。这 5 个关键节点,一步都不能错:

第一步:选对 “课程类型 + 专业”,为后续续签打基础

申请时别只看排名,要结合 “就业 + 续签” 选专业:

课程类型授课型硕士(1 年,适合想快速毕业工作的同学)、研究型硕士(2-3 年,适合想走科研 / 高校岗的同学)—— 两者都能申 IANG,但研究型因 “科研岗位需求稳定”,续签时更有优势。

专业选择优先选港府 “重点扶持行业” 对应的专业,比如:

创科领域: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量子科技(对应港校 “计算机科学”“生物医学工程” 等专业);

金融领域:金融科技、风险管理(港交所、金融机构需求大);

民生领域:护理、教育(公立医院、学校岗位稳定,属于 “政府支持行业”)。

这些专业毕业后就业机会多,薪资达标容易(续签要求 “薪资符合市场水平”,硕士普遍要求月薪 2 万 +),能减少 “找不到工作断签” 的风险。

第二步:留学期间做好 3 件事,保留 “身份资格”

入学后别只顾着读书,这 3 件事直接影响后续 IANG 申请:

保持全日制学生身份不能辍学、不能转成非全日制,否则会被取消 “非本地生资格”,无法申请 IANG;

办理香港非永居身份证入学后 1 个月内去入境处办理,这是后续找工作、开银行账户、续签的基础;

积累本地人脉 + 实习参加校招讲座、行业研讨会,争取暑期实习(比如香港金融机构、创科企业的实习)—— 很多企业会给实习优秀者发 “Return Offer”,毕业直接入职,避免 “毕业即失业”。

第三步:毕业 6 个月内,搞定 IANG 签证(关键窗口期)

IANG 签证(非本地毕业生留港 / 回港就业安排)是 “留学转身份” 的核心凭证,要注意 3 个关键点:

申请时间毕业前 6 个月至毕业后 6 个月内申请,超过时间就没机会了;

申请材料需提供毕业证明、成绩单、香港身份证、申请表(建议通过学校就业中心协助申请,避免材料出错);

签证有效期首次获批是 2 年(2023 年起从 1 年延长至 2 年),且不需要先有工作 offer—— 这是香港比其他国家留学身份政策友好的地方,给了 “找工作的缓冲期”。

第四步:续签 IANG / 转工作签证,维持 “连续 7 年居留”

IANG 首次获批后,要通过 “工作” 维持续签,核心要求是 “连续合法居留”:

续签条件

有合法工作,且工作内容与学历相关(比如读计算机的不能做 “奶茶店店员”,入境处会判定 “工作与学历不匹配” 拒签);

薪资达标(参考行业平均水平,比如金融硕士月薪 2.5 万 +,IT 硕士 2.2 万 +);

注意 “连续居留”中间不能长时间离港(一次离港超过 6 个月,除非有特殊理由,比如被公司外派到内地工作,需提供公司证明,否则 “连续居留时间” 会中断);

换工作怎么办离职后 3 个月内找到新工作,及时向入境处更新 “工作证明”,否则签证会失效。

第五步:满 7 年后申请永居,准备 3 类材料

当你 “连续 7 年合法居留”(留学时间算在内,比如 1 年硕士 + 6 年工作,或 2 年硕士 + 5 年工作),就可以申请永居了:

必备材料

7 年居留证明(所有 IANG / 工作签证记录、香港非永居身份证);

无犯罪记录(内地 + 香港);

生活证明(租房合同、水电费单、银行流水,证明你 “长期在港生活”);

永居福利获批后可保留内地户口,享受香港医疗(公立医疗低价)、教育(子女免费读公立学校),护照免签 170 + 国家 / 地区,子女还能通过 “港澳台联考” 或 “香港 DSE” 低分入读内地 985/211。

26fall 这 4 个 “身份规划雷区”,千万别踩!

政策红利下,很多中介会用 “保录取”“快速拿永居” 忽悠人,这 4 个坑一定要避开:

坑 1:轻信 “保录取 = 保身份”

港校录取全程透明,没有 “内部渠道”“花钱就能上”—— 就算中介帮你拿到 offer,如果后续因 “成绩不达标毕不了业”“找不到工作断签”,还是拿不到永居。重点是 “顺利毕业 + 稳定工作”,不是 “靠关系拿 offer”。

坑 2:选 “冷门专业” 图好申,忽略就业

比如有些同学为了申港大,选 “比较文学”“哲学” 等冷门专业,毕业发现就业机会极少,只能回内地工作,导致 IANG 无法续签 —— 留学选专业,要 “先看就业,再看排名”,否则会浪费 “身份窗口期”。

坑 3:忽视 “副学位升学风险”

副学位虽然门槛低,但 “升本科” 需要成绩达标(通常要求 GPA 3.0+),不是 “读了副学位就能升本科”—— 如果升不了本科,就无法获得 “本科学历”,后续申硕士、找工作都会受影响,反而耽误身份规划。

坑 4:认为 “7 年居留 = 住满 7 年”

“连续 7 年合法居留” 不是 “必须住满 7 年”—— 比如你在香港工作后,被公司外派到内地 1 年,只要能提供 “公司外派证明”“香港税务记录”(仍在香港缴税),入境处会认可这段时间为 “连续居留”。但如果是 “无理由离港超过 6 个月”,就会中断时间,之前的居留年限可能清零。

26fall「留学 + 身份」规划时间表

如果想赶上 26fall 入学,现在就要开始规划了,这份时间表帮你理清节奏:

香港留学再次扩招!26fall赴港留学拿身份,迎来红利期

香港留学拿身份,是一场 “长期战”—— 政策红利给了 “入场机会”,但最终能否上岸,取决于 “选对路径 + 做好规划”。

26fall 是港校扩招的关键一年,如果你既想要高含金量学历,又想拿香港身份,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育学系全奖博士招生 | Prof. Zhang

下一篇

香港一年制硕士拿身份困局:iang签证续签比登天还难?攻略来了!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