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 本科到康奈尔ECE博士再到湾区大厂硬件工程师故事分享

TDCareer

我们有很多ECE (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的学生,在找第一份工作时都会有点迷茫,比如学术研究和工业界的需求常常对不上,不清楚哪个更适合自己,有的人纠结要不要转码,要不要继续读博...

我们邀请了Tiffany导师来和大家聊聊她的真实经历,她是康奈尔大学的ECE博士,毕业后顺利进入湾区科技大厂做硬件工程师,她学业和求职的选择我们可以作为参考~

导师背景

Tiffany

  • 985 本科 电子工程系
  • 康奈尔大学 ECE博士
  • 湾区科技大厂Hardware Engineer

模块一

求学之路——博士高性价比与方向的灵活权衡

Q:能先简单介绍一下你的教育背景和现在的工作情况吗?

Tiffany:

大家好,我是Tiffany。我是在国内的985的电子工程系读的本科,然后我自己申请的美国 Ph.D项目,大概读了四年就毕业了,专业是ECE。后来自己找工作嘛,现在在湾区这边的一个科技大厂,主要做的是 Hardware Engineer,ECE方向相关,现在工作两年了。

Q:当时为什么会考虑直接从本科去申请博士项目呢?有没有同期考虑硕士项目?

Tiffany:

我当时没有考虑硕士,因为我觉得博士读的性价比更高一些吧。那时候本科我已经有一篇论文出来了,而且我本科有去佐治亚理工做research Intern,那边有推荐信,所以我觉得申请博士还是有一些可能。之前也套磁了一些学校,有些教授给的feedback比较positive,所以我有一些信心,就申了博士。

Q:在选择博士方向和学校时,你是如何权衡的?比如最终选择了康奈尔而不是加州的学校。

Tiffany:

我本科其实是偏光学的,但是我觉得光学的方向不太好,所以后来申了ECE大类,没有一定要去读光学方向,觉得以后找工作可能会更灵活一些。我还拿到了UCLA、USC等学校的Offer,其实还有点想去UCLA,因为加州好像未来去湾区的机会更多一些。但是后来我的博士老师的方向稍微跳出来光学一点了,所以最终就去了Cornell。

Q:感觉你整体进度很快,四年就毕业了。在读博过程中,你是如何决定细分方向的?

Tiffany:

这个不是读博之后可以选的方向,读博的时候老师叫你做什么你就得做什么,所以这个是进了哪个老师的组,你的方向就会define。只是说后来做什么,可以在老师的组下面有flexibility可以改。当时我不想做太偏硬件的,就加了一点点信号处理和机器学习的内容在里面,主要还是传感器的方向,也就是Sensor这种可穿戴设备的东西。我自己有一些personal preference,总觉得软件可能更好找工作一些,薪水更高一些,所以我在research的时候也会尽量偏向于有一些信号处理和算法的部分。

模块二

求职策略——“海投”战术与身份建议

Q:你当时是倾向于进入业界工作,还是有考虑过进入学界?

Tiffany:

我也有一些摇摆,我毕业之前有去申请faculty position,就是assistant professor tenure track,我教授也比较希望我去学术界。但是我个人觉得美国学术界教授挣得太少了,压力很大,很辛苦。我当时其实拿到了一些学校的interview,但没有进到最终轮,竞争挺激烈的。后来我就拿到了公司的Offer,就想先挣钱还是要去公司,work life balance 还会好一些,轻松一些。我感觉一直做科研做一辈子还挺磨人性的,精神压力太大。

Q:你找全职工作的经历是怎样的?听说你基本是“海投”上岸?

Tiffany:

我找全职工作那个时候就比较艰难了,就是海投,在网上投简历。我有让认识的一些人帮我内推了Google还有Microsoft,但是也没有什么回应。我海投了不少,然后开始面试,大概面了四五个组,就拿到Offer了。我自己那时候压力还挺大的,觉得博士偏research多一些,方向太narrow了,找工作的时候只能找你那个小方向相关的,而且刚刚毕业的时候,工业界需要的技能都不知道是啥,那时候觉得挺难的。

Q:既然当时内推的回应不多,那你觉得“海投”怎样才能做到高效,而不是盲目浪费时间?有没有一套投递的思路可以分享?

Tiffany:

我觉得海投也得讲究策略,不能真的瞎投一气,不然很快就心累了。我的思路是,你得先给自己设一些Target Company。这个列表不是随便列的,要去想哪些公司可能跟你的细分方向有一点匹配,或者说有Consumer Electronics(消费电子)或者Health相关的硬件项目。博士方向越匹配,成功的几率就越高。列好了这个 List 之后,就得针对性地行动了。我会先去他们的Website上面找有哪些Opening,或者是在LinkedIn上面搜索。当然,最直接的方式是让你认识的人问一下,看他们认不认识哪个组,会不会招人。就算他们不直接认识招聘经理,问一下内部的消息,也比自己在外面瞎猜要靠谱很多。所以这个过程其实是“有目的的广撒网”,是先定靶心再发箭,而不是随机乱射。

Q:在求职定位上,你当时主要投递了哪些类型的岗位?反馈情况如何?

Tiffany:

我当时主要找的Electrical Engineer,跟我的research稍微相关一点点。因为我是做健康信号相关的,所以我找的Health Electrical Engineer相关的职位,也找了一些Signal Processing的职位,基本上就是这两种。对于博士来说,最理想的就是大家结合自己的细分的方向和领域,去找最合适的有相关匹配的岗位类型。博士的特点就是每个人方向都很不一样,所以投的岗位也会不一样,越匹配,你上岸的几率也会越高。我当时就是按照这个思路投递的,我觉得虽然总量不少,但是因为方向集中,所以面试的效率也还不错。

Q:你觉得博士在找工作时,跟硕士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Tiffany:

我觉得最大的不同点在于Connection。最理想的情况是你的老板跟工业界合作比较多,那你毕业的时候就可以直接拿到比较好的组的Offer,非常顺利。但我找的时候,我教授认识的都是一些非常硬件,英特尔、AMD这种,我又不想去那些公司,所以就还得靠自己。所以感觉我跟硕士差不多,就是靠自己海投,但如果老板组里有connection,帮助会大很多。

Q:对博士毕业生来说,身份问题和绿卡规划现在是一个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你有什么建议吗?

Tiffany:

我感觉 H-1B 大公司还挺好抽的,绿卡的话,Ph.D可以走EB1或者是NIW。现在有的硕士生也想走NIW,但是NIW现在的通过率也越来越低了,排期也都挺长的。所以留美国工作最大的Challenge主要就是怎么样拿到身份,拿到绿卡。但我觉得每个人不一样,我现在越发觉得人还挺多样性的,不像高考目标都一样,要看你自己的家庭情况和你对人生的需求。像我还是有点考虑回国的,所以我的规划就会更复杂一些,到时候又会重新考虑是去工业界,还是回国做老师,现在也在犹豫吧。

模块三

行业洞察——硬件工程师的发展与前景

Q:现在你做的这份硬件工程师工作,和你博士期间的研究经历,有哪些交集和不同?

Tiffany:

差别还挺大的,感觉博士期间是要想怎么解决一个新的问题,但工作是更多的做量产,比如说这个手表可能一年要制作几百万个,那么你要怎么样去设计它?怎么样去测试?怎么样有一个比较好的 cycle?我感觉 focus 还挺不一样的。好像大家都吐槽说研究的时候你研究很多,很难,公司工作了就拧螺丝,实际工作的内容还是简单很多。

Q:你如何看待SDE软件工程师和硬件工程师目前的就业前景和稳定性?

Tiffany:

身边有一些人转码,但是我感觉SDE本身好像也没有那么好了,找工作也没有那么容易,给的工资也没有那么高,还容易被裁员。SDE算是好的职业,但是它的红利在慢慢消退。硬件工程师的好处是比较稳定,不太裁员,而且年纪越大越吃香。软件工程师肯定是岗位更多,但是它的申请人也更多,竞争也激烈。硬件就是岗位少,但是本来从事这个行业的人也少一些,其实还更稳定一些。所以像我这种情况,就不用投很多公司,差不多合适的人家也就要你了,因为供需都没有那么多。

Q:对于想从事硬件方向,比如你现在做的传感器领域,有哪些公司是比较好的选择?

Tiffany:

我的方向是Consumer Electronics消费电子相关的公司,可能像 Google、三星、苹果,包括Meta也有一些Hardware岗位。我个人比较喜欢直接面向用户的,感觉挣得比较多。

Q:如果 ECE 博士想进入业界,除了传感器硬件工程师,还有哪些比较好的就业方向可以考虑?

Tiffany:

我感觉读ECE挺多后来也做了computer architecture这种有点偏computer engineering方向的,好像也还不错。也可以去谷歌做TPU芯片之类的,也是偏计算机的硬件一些。但这类岗位基本上都是面向博士Candidates的,他们会把这个岗位和硕士的区分开来。

Q:作为过来人,你对即将毕业的学弟学妹们有什么建议?

Tiffany:

我觉得主要要建立一些connection,如果能实习是非常重要的,会帮助你建立一些工作经验,也有可能实习公司的人会给你内推。再就是多去了解job description,甚至在找工作之前的一两年就先去了解一下,这样你也知道跟工业界之间的gap在哪里。因为博士和工业界的skill set还挺不一样的,所以要提前去了解,把这个gap填上。

Q:你觉得当时在找工作的话,有求职导师给我提供一些帮助的话,你觉得哪些方面的话,可能会对你的求职过程会让他更顺利一些呢?

Tiffany:

那肯定就是找老师要内推,我觉得这是最核心的,也是最直接、最有用的帮助。因为内推能让你直接跳过HR这一关,确保你的简历可以被真正的Hiring Manager看到,这对于我们博士生这种背景来说太重要了。另外我觉得像面试辅导、定位,还有哪些公司可能跟你的方向比较匹配,都是很有用的。因为我整个求职Cycle都有经历过,我们博士的方向都很窄,自己去摸索哪个公司哪个组在招人,很浪费时间。所以,精准的定位,帮你快速匹配到最合适的岗位,然后面试准备、模拟面试这些方面,都是可以给到很大支持的。这些都是能让你在求职过程中少走弯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

Q:现在有没有一些比较短期或长期的一些职业目标,或者说对未来人生的一个设想?

Tiffany:

我可能以前读博的时候想法更单纯,就是怎么样能够毕业,怎么样发很好的paper,怎么样找到好的工作。但我觉得真正工作了之后,更多的是涉及到自己的人生规划,就是你想要怎么样的人生。像我的话,还是考虑回国的,所以我的规划就会更复杂一些。但在美国,基本上你只要留下来,就本分的工作,基本上问题也不是很大,生活上、规划上,我感觉就是看人,看机会吧。

希望Tiffany导师的分享能帮到ECE方向的同学们,祝大家都能顺利拿到心仪的Offer!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香港大学生物学系PhD博士招生中!(导师Prof. Lok)

下一篇

香港城市大学博士导师(Hoi Shou Alan CHAN教授)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