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高校的长长名单里,普渡大学曾是无数中国学生心中“性价比神校”的代名词:
学费友好、工程强到离谱、CS 就业一骑绝尘,甚至还迎来了一位华裔校长。
但 2024 年以后,一个越来越明显的趋势摆在我们面前——中国学生在普渡的存在感,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失。

如果说几年前的下降还能解释为“疫情余波”或“申请偏好改变”,那普渡大学在 10 月主动公开的一份 47 页报告(回应美国众议院对中国学生数据的调查)则彻底撕开了最后一层遮挡。
报告里那些冷冰冰的数据,远比大家想象的……更加复杂。
十年跌掉 98%:
数字本身就已经是一个“结论”
我们先把数据摆出来(全部来自普渡官方 47 页报告):
- 普渡目前有 2183 名中国籍学生(含港澳)
- 2024 Fall,中国本科申请 4241 人,录取 310 人,录取率 7.3%。
- 同季普渡整体录取率 49.8%,是中国学生的 7 倍以上。

最扎心的是——2024 Fall 中国新生入学人数仅 14 人。
十年前,这个数字是 700+。
从七百多人掉到十几个人,这是一个人口学意义的消失。
有些同学会说:“是不是因为录取少,所以入学少?”
不是。
从录取难度、申请人数变化、入学人数多项数据来看,这是一个系统性滑坡,而不是偶发情况。
最直观的对比是印度学生:
2024 Fall 印度申请 5251
录取 2131
录取率 40.6%
实际入学 622 人(≈中国本科新生的 40 倍)
中国学生,在普渡的本科申请池里真的变成“极小族群”了。而这背后,只用“普渡不喜欢中国学生了”来解释,太草率了。
这不是“突然背刺”,
是多条结构性力量一起推动的结果
如果我们把普渡的变化放进更大的生态里,会发现至少五条趋势同时在发力。

美国高校国际生结构在过去 8 年
发生了根本变化
在 2010–2018 年期间,中国学生一直是美国本科最大的国际生来源国。
但从 2019 年开始:
- 印度学生数量加速增长,2023 年超越中国
- 东南亚(越南、印尼、菲律宾)增长迅速
- 非洲留学生人数出现罕见的持续上升
- 中国学生增长停滞并进入负增长
以普渡所在的印第安纳州为例,当地 STEM 岗位增长 18% 以上,但留学生来源国结构正明显倾向印度。普渡的国际生构成变化,是“美国趋势”的一个缩影
美国国会对中国学生的关注度上升,大学不得不表态
你可能还记得今年 3 月,美国众议院的对华特别委员会突然要求六所高校提交中国学生数据,其中就包括普渡。
大部分学校选择沉默或有限度回应。
但普渡做了两件事:
① 完整提交 47 页详细报告(4 月)② 10 月主动公开(几乎没有学校愿意这样做)
这意味着普渡在面对国会调查时选择:
尽最大可能透明化、合规化。
这不等于“对中国不友好”,但对一个公立大学而言,这是最保守、最安全也最可预测的动作。
换句话说:
合规优先级 > 国际生增长。
普渡是典型的“STEM主导院校”,
而 STEM 就是竞争最激烈的那条赛道
普渡本科中国生专业分布证明了这一点:
- CS
- 数学
- 计算机工程
- 机械工程
- 航空航天
- 电气工程(几乎清一色 STEM)

中国学生申请普渡大学的友好时代真的要终结了
而 STEM 正是全球申请人最卷的赛道。
特别是:
- 印度申请者在 CS/工程领域的数量暴涨
- 美国本土学生在回流 STEM
- 普渡的工程学院排名进入 Top 10,多项专业全美 TOP5、TOP10
- 本科 CS/工程录取难度每年提升
普渡的“性价比”
正在被美国本土与印度学生高度认可
普渡连续多年冻结学费,是全美少见的“逆通胀高校”。
2025–26 学年费用:
- 州内学费 $9,992
- 国际生学费 $32,104
在公立强校里,这是非常便宜的。
问题来了:便宜、排名高、工程强,这对所有人都有吸引力。
特别是印度学生家庭,他们对 CS/工程的升学回报极其敏感,一旦发现“高性价比工程项目”,会爆发式涌入。
普渡正是这种学校的“完美画像”。
不是中国学生退潮,而是“别人进得太猛”。
签证与政治气候的长期变化
影响了申请池的构成
这几年,理工科签证尤其是敏感领域(CS、AI、工程)变得更严格。
中美关系的波动,也影响了一部分家庭的选择。
一些学生转向:
- 香港
- 新加坡
- 英国
- 澳大利亚
- 加拿大
- 荷兰/北欧
国内 C9 + 中外合办(港校、浙大-爱丁堡等)
普渡的中国申请人数从高峰期大幅下降,本身也会自然拉低录取人数。
但“14 人新生”
仍然是一个极度反常的信号
坦白说,普渡本科新生从 700 多掉到 14,这并不能完全用上述趋势解释。
所以,我们必须问第二个问题:
普渡是否正在主动降低中国本科录取?
从公开信息来看,没有直接证据指向“刻意策略”,但有一些“间接信号”值得注意。
普渡在向国会展示其对敏感领域的风险控制力
从报告内容来看,普渡在回应国会调查时特别强调了:
- 中国学生的研究经费来源
- 涉及国防、工程敏感方向的比例
- 本科 vs 研究生的分布
- 教职团队的合规机制
这说明学校在非常积极地做“风险标签拆解”。
而本科中国学生减少,会天然降低这份报告里的“敏感度数字”。
这是一种政策驱动下的“无声调节”。
普渡本科国际生录取率仍然高,
但对中国“特别低”
总录取率:49.8%
国际生录取率(部分年份):20%–50%
中国申请录取率:7.3%(2024 Fall)
这已经“另外一个难度级别”。
研究生中国学生占比反而保持较高
普渡博士项目里,中国学生占比 20.5%,远高于本科(1.8%)。本科端更谨慎,研究生端更依赖中国学生的科研能力。
这也是美国 STEM 大校的典型特征。
那中国学生还应该申请普渡吗?
可以,但心态要全部重置。
如果你是关注性价比、工程实力、就业平台的学生,那么普渡仍然非常值得申请。
但有三个必须明确的认知:
普渡已不再是“保底校”,更不是“安心校”
尤其是:
- CS
- 工程(机械、电气、航空、工业、土木等)
- 统计 / 数学 / 数据科学
这些专业的录取难度早已赶上 Top 20 主流学校。
很多家长的认知还停在“普渡是公立好进又强”。但数据摆在那里:
中国学生录取率不到 8%,和藤校无本质区别。
“性价比”吸引别人越多,你越难进
普渡是全美最便宜的 TOP 工程校之一。
这意味着:
- 美国中产愿意从州外来
- 印度学生疯狂冲
- 东南亚学生把普渡当做“性价比神校”
- 本科 STEM 热度在全球飙升
这会把申请池卷到超出想象的程度。
在政策风向稳定前,
大概率不会看到“中国人数反弹”
普渡非常重视政治风险。未来几年里:
- 美国众议院对中国学生的关注度仍会维持
- 中国 STEM 申请人数也未必能恢复
- 印度/越南/尼日利亚等国家继续快速增长
- 普渡工程学院排名稳定在高位
因此:
普渡中国本科新生继续保持低位是高概率事件。
不是因为学校“讨厌中国”,而是整个大环境的合力。
普渡的价值,依旧稳,但你得把它当成“冲刺校”
先说清楚——这篇文章不是让大家“放弃普渡”。
恰恰相反:
- 工程实力:全美前十
- CS:就业极强
- 费用:全美 Top50 最便宜的前几名
- 实习体系:美国最完善的 Co-op 系统之一
- 校友资源:覆盖制造业、航空航天、AI、量化等行业顶尖公司
- 城市安全、治安良好
- 校长是华裔(意味着长期对亚裔群体有良好理解)
这些价值并没有因为招生结构变化而缩水。
但要提醒你:普渡依然值得冲,但再也不是“保底”。它已经悄悄挤进中国申请人的“最卷名单”。
尤其是工学院和 CS:你必须用“冲藤校”的标准来准备——课程 rigor、竞赛、项目深度、数学基础、科研经历、个人叙事都要足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