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万申请背后的UCL到底有多难?

这一申请季,UCL硕士的拒信已悄然发出,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继“超发Offer导致CAS暂停”的风波后,UCL是否正在全面收紧录取?今年,UCL本科的录取难度变化如何?我们来具体分析一番。

9.3万申请背后的UCL,到底有多难?

“超发录取通知书”传统

“超发录取通知书”在英美高校中其实是一种常见的招生策略。由于无法保证所有被录取的学生最终都会选择入学,学校通常会发出比实际名额更多的Offer,以确保开学时能有稳定的学生人数。

然而在2025年,UCL失策了。

“我们很遗憾地通知您,由于CAS配额已用尽,我们无法为您发放录取确认函(Confirmation of Acceptance for Studies)……”

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UCL采取了紧急补救措施:向英国内政部成功申请了额外的CAS配额,并承诺为受影响学生报销申请签证的“超级优先服务”费用,同时为选择延期至2026年入学的学生保留录取资格和学费标准。然而,这些措施仍带来了负面影响与双方的损失。

那么,今年OFFER还会大规模发放吗?

01、校方将会优化招生策略

很难,今年预计UCL不会大规模发放offer了。

面对前所未有的申请洪流,UCL在24/25申请季向全球学生发放的Offer总量已突破3.5万份,较上一周期大幅增长约25%。

校方在THE报道中明确:“将优化招生,确保此类问题在未来几年不再发生。”校方的审核标准将会更加细化,GPA、语言成绩、软背景等硬指标卡得更加严格。

9.3万申请背后的UCL,到底有多难?

在硬实力层面,专业笔试已成为新的筛选器:经济专业的TMUA、工程类的ESAT、计算机方向的TARA,这些考试不仅测试知识储备,更考验在高压下的应变能力。特别是今年首次亮相的TARA考试,其题量设计直接导致大量考生无法完卷,这显然不是偶然。

而在软实力层面,个人陈述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战场。那些千篇一律的「我从小热爱这个专业」的开场白会立即被识别为模板化写作,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对学科前沿问题的独到见解,背景经历的价值评估也从「数量」转向「深度」

02、中国申请量激增,欧盟学生回流

先看看全球竞争规模。

关键数据:24/25申请季全球9.3万份申请,对比19/20学年的约5.8万份,增幅超38%。

核心解读:一年内暴涨约1万份申请,突破9.3万份申请,意味着竞争基数和录取概率的底层逻辑已被改变。

学校会控制生源多样性。且欧盟生源很可能增长。

英国重启对欧盟扩招,大幅降低学费门槛,大量欧盟学生回归申请。对于UCL来说,他们也偏爱EU那边的生源,且重新建立了项目资源整合与学生交流,所以名额自然供给给EU的学生。

回头看看中国申请的实际情况。

关键数据:中国学生提交约2.46万份申请,发出约1.46万份Offer。 Offer数翻倍但竞争更激烈。

核心解读:

中国申请者的背景同质化严重,几乎人均高标化+竞赛+科研背景

竞争重点偏向执行效率与资源整合

申请者基数暴增,录取率不确定性较大。录取趋势或将收紧。

在新规则下寻找突破口

01、合理选择专业,规避热门赛道。

如今竞争环境下,需采用更加精准的应对方案。

首先,需要打破对热门专业的盲目追逐,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的,有更大潜力的。

9.3万申请背后的UCL,到底有多难?

以数学方向为例,纯数学专业61%的录取率与数学与经济专业36.6%的录取率形成鲜明对比。搭配适合自己的专业组合,可提升录取概率。

02、展示你的学术匹配度

其次,建立自己独特的学术人设。

高分成绩只是基础,学校更看重与候选人的匹配度,以及有深刻理解学科本质、展现独特学术个性的申请者。建议从IGCSE阶段就开始构建连贯的学术叙事,通过2-3个深度项目展现你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展示你的个人特色,能够帮助你在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

03、提前准备,精准定位与规划

再者,必须重新定位UCL在申请梯队中的位置,提前准备,并建立真正可靠的保底方案。在时间规划上,建议在AS阶段的暑假就完成个人陈述初稿,为后续的笔面试与标化成绩准备留出充足时间。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11.22托福下午场新增三套口语题目回忆+范例

下一篇

8大藤校全部出局 新出的跨学科大学排名有点意思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