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高等教育动荡与政策频繁变动的背景下,哈佛大学近期公布了Class of 2029本科录取的数据,数据显示录取率回升、标化成绩再度成为核心。
但另一边哈佛文理学院内部通告曝光——未来两年博士项目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削减。
这所象征全球学术巅峰的高校,似乎正在经历一场结构性转向:本科层面更重学术实力,研究层面却进入了理性的“收缩期”。

哈佛大学2029届是😷后首届恢复强制要求提交SAT/ACT成绩的申请季。
📈 录取率4.18%,创五年新高哈佛在2029届的录取率回升至4.18%,较去年的3.65%显著提升。
申请人数则从去年的54,008份下降到47,893份,减少了11%。
这并非吸引力下降而是申请结构回归理性,随着标化恢复,那些缺乏竞争力的“陪跑型”申请人主动退出,留下的都是学术实力强劲的竞争者。
🎯 SAT中位分1530+,ACT中位分35哈佛招生主任William Fitzsimmons公开表示:“恢复标化成绩让我们能够更全面评估学生的学术潜力。”
对申请者而言,这意味着美本顶尖录取正在重新回归“可量化”的学术评估标准。文书与活动仍重要,但再精美的履历也无法取代真实的学术表现。
🌏 亚裔比例41%,创下历史纪录哈佛2029届新生中,亚裔学生比例上升至41%,黑人比例降至11.5%,拉丁裔降至11%。
自2023年最高法院废除“平权招生政策”以来,美国藤校招生逻辑已全面重构。族裔不再是录取平衡的核心,学术实力成为唯一可衡量标准。
在过去的体系下,亚裔学生常因整体过于优秀而“被平衡”,如今,这一群体的成绩终于得到更公平的评估。
耶鲁、斯坦福、普林斯顿等名校的数据也呈现相同趋势,亚裔比例普遍上涨2–5个百分点!
💰45%学生获得全免学费录取自2025年起,哈佛继续执行“Need-blind”政策——家庭年收入低于20万美元即可免学费入学。
2029届新生中,45%的学生获得全免学费,21%获佩尔助学金,20%为第一代大学生。国际学生比例维持在15%,入学率高达85%,其中中国学生仍是最大国际生群体。
即便在特朗普政府收紧签证与资助政策的背景下,哈佛仍通过法律申诉、合作项目与灵活政策保障国际生权益,包括与多伦多大学合作,为签证受限学生提供替代学习方案。
总结来看:2029届哈佛本科录取释放了一个明确信号,“去标化时代”结束,学术回归正轨。
在未来的美本申请中,SAT、ACT标化成绩将重新成为决定录取结果的关键指标。

就在本科录取率见涨的数据公布同时,哈佛内部却发布了一则前所未有的通告。
哈佛文理学院宣布:未来两年博士项目全面削减。
科学类博士招生人数减少 75%
人文学科减少 60%
社会科学削减 50%–66%
多所学院同步裁撤讲师、辅导员及科研支持岗位。
据内部人士透露哈佛公共卫生学院已裁撤超过50个岗位,肯尼迪学院和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的调整幅度更大,部分部门裁员比例高达15%。
这背后不是个别事件,博士教育的本质是一项高成本的项目,无论是导师配比、科研设备还是学生资助都依赖长期的资金投入。
过去,这些成本被庞大的捐赠基金、政府拨款掩盖,如今基金收益放缓、政府资助收紧,成本赤字开始浮出。
事实上,这一趋势正在美国顶尖高校间蔓延:
·斯坦福大学暂停部分人文学博士招生
·哥伦比亚大学削减了助教岗位
·耶鲁大学缩减了国际博士生的比例
·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要求减少三成招生
......
美国博士教育正从扩张期进入收缩期,精英学术体系进入理性的资源分配时代。
全球名校的竞争正在回归学术本质,对计划申请美本的学生而言意味着“硬实力”比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而对中国申请者而言,这恰恰是最擅长的竞争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