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无法阻挡 有远见的学校都在布局什么?

【编辑推荐】作家、编辑、教育工作者安德鲁・博里加发现,当大多数学校还在讨论是否允许使用AI时,一批有远见的教育者已经不再纠结于“禁止还是开放”,而是思考如何将人工智能系统性地融入教学。这些先行者意识到,AI并非昙花一现的技术潮流,而是将深刻重塑未来就业市场与知识形态的底层力量。他们的探索或许正在回答一个关键问题:当AI无处不在,学校究竟该如何为今天的学生做好准备,让他们不仅能够使用技术,更能驾驭技术,成为未来世界的创造者?

罗伯特迪克森担任威奇托公立学校首席信息官初期,会每五年对学区的技术进行一次评估。疫情期间,这一周期缩短至三年。2022年末,一家名不见经传的OpenAI公司推出了一系列近乎魔法般的工具,它们能在几秒内写论文、拟课程计划、甚至解数学题。一夜之间,学生们开始使用这些工具,而该公司还宣布将不断改进这些产品,目标是让它们变得“超级智能”,重塑我们现有的知识经济体系。

迪克森意识到,他的技术战略必须再次调整——且刻不容缓。

“我甚至无法预测一年后的技术走向,”迪克森坦言,“我必须时刻保持主动,随时准备转向。”

ChatGPT横空出世以来,美国各地的学校管理者都在仓促应对校园中的人工智能应用问题。人们最初的疑问是“我们是否应该允许使用这类工具”,随着工具不断完善并受到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青睐,相关讨论已进入更深层面。

如今,忽视人工智能就像禁止使用电脑或计算器一样不切实际。

“人工智能已经无法阻挡——它是既定现实,”威奇托公立学校数字素养协调员迪恩斯莫科罗夫斯基说。她指出,学生使用的各大搜索引擎现在都内置了大型语言模型功能。“它能写论文、解答问题——ChatGPT能做的它都能做,而且你根本无法真正阻止。”

图片来源|VectorStock

面对这场足以改变学生未来职业路径、并重塑学校教学方式的革命性变化,美国各地少数几个学区,如佐治亚州的格内特县学区和犹他州坎宁安学区,已经采取了果断措施以顺应时代。

在格温内特县,一所新建高中的计算机科学课程体系正在教授学生如何构建AI工具来解决现实问题;而在犹他州和威奇托,当地则新设了高管级岗位,负责测试、优化并在科学、语言艺术、历史等多个学科中推广AI教学最佳实践。同时,在密苏里州,一些行政人员正在部署他们自研的聊天机器人,协助教师撰写教案、个别化教育计划(IEP)等各类文件,下一步计划推出针对不同学科和年级的专用聊天机器人供学生使用。

“我们必须思考当今幼儿园孩子未来将面对怎样的世界,”密苏里州汉考克普莱斯学区学监凯文卡尔博士说,“如果我们的应对速度跟不上技术发展的步伐,那就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

主动应对的先行者

积极拥抱人工智能的学区往往有一个共同特质:当其他学区看到人工智能工具的风险时,他们看到的是机遇。

佐治亚州格温内特县公立学校教学技术与创新执行董事莉萨沃特金斯表示,该学区的人工智能准备工作可追溯至2017年。当时,学区学监阅读了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一份具有前瞻性的报告,内容涉及在先进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助手及其他能够执行高难度认知任务的技术驱动下,未来职场的发展趋势。沃特金斯表示,报告明确指出了一个方向:“人工智能将成为主流,我们必须主动拥抱它。”

2019年,在ChatGPT尚未家喻户晓的数年前,该学区就打造了一组从幼儿园到高中的连贯式学校集群,其明确目标是将“独立式和嵌入式的人工智能学习体验”融入课程体系。

小学科学主任洛根马尔姆向《亚特兰大宪法报》介绍,除传统课程外,作为连贯课程的一部分,一年级学生从基础内容学起:例如描述制作花生酱果冻三明治的步骤——这是早期模拟编程所需的顺序逻辑精准性的尝试;到三年级时,学生将逐步掌握更复杂的问题解决技能,例如为乐高机器人编程。进入初中后,学生将参与无人机和机器人俱乐部,运用Python编写基础图表程序,解析人类遗传代码,推演未来子女可能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图片来源|Freepik

接下来,这些学校的学生将进入塞金格高中。这所于2022年开办的学校有2000名学生,开设高阶人工智能三门系列课程,沃特金斯称其为有志于开发人工智能工具的学生提供“严谨的技术训练”。三门课程包括人工智能基础导论,深入讲解计算机编程、数据科学和数学推理的基础知识;后续两门课程将在此基础上延伸,推动学生运用机器学习和专业软件开发工具,设计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并应用于现实问题。

这些学校并非孤立运作。沃特金斯说,学区正以它们为试点,探索如何将人工智能素养和应用能力融入近20万名学生的课程中。学区制定了一个框架,明确了未来毕业生取得成功所需的技能例如数据建模与可视化、计算思维、设计思维和逻辑推理——帮助教师以符合学科特点的方式将人工智能概念与教学有机融合。同时,学区不断完善的人工智能政策也明确指出融合的必要性,强调学生和教师“必须了解人工智能,负责任且合乎道德地使用人工智能,以适应未来发展”,并清晰界定了学生的适当使用场景,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支持研究、外语学习或头脑风暴。

沃特金斯指出,这些政策与框架共同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够熟练且有伦理地理解与使用AI技术,并为部分学生提供深入学习与开发AI工具、应用AI解决现实问题的机会。

AI进入决策层

虽然大多数学区没有像格温内特县那样走在前列,但许多地区都将人工智能列为优先事项,通过设立拥有决策权的新职位,来分析新兴研究、制定政策,并统筹全区AI战略。

犹他州坎宁安学区的人工智能负责人艾玛莫斯表示“我们很快意识到,需要有人来引导AI在学区内的整合进程,并建立相关的文档与系统来支撑这项工作。”2023年之前,莫斯是一名数字教学与学习专家,但凭借神经科学背景和大型计算机网络设计经验,她能够敏锐地洞察AI的发展趋势,因此被提拔负责这个拥有3.3万名学生学区的课堂人工智能融合计划。

莫斯称,她的专业背景让她早有预见:生成式人工智能将成为一种“通用技术”——它会被整合进各类系统中,最终无法回避。当犹他州许多邻近学区出台严格政策,禁止在服务器上使用新兴人工智能工具时,莫斯带领坎宁安学区制定了一项类似格温内特县的政策,将人工智能视为“创新且可落地的教育工具”,能帮助学生为未来职业做好准备。该政策明确了师生与AI的合作方式,例如:利用AI构思学习任务的方案、协助设计课程与评估,并通过询问AI示例来深化理解。

政策还关注了作弊与抄袭等伦理问题,要求学生自我反思:“我使用AI的方式,是在帮助我学习,还是在替我学习?”以及“我获得的知识是否能让我更好地创造、协作、交流或创新?还是它只是直接给了我答案?”

在威奇托公立学区,AI专家凯特琳·舍恩霍弗持有相似理念。她原为技术教练,如今主要负责追踪AI领域的最新动向——包括工具更新、模型迭代、教学研究与教师反馈并据此调整学区AI政策。她指出,像她这样的岗位在AI时代至关重要:“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或团队,深层次的变革就无法发生,一切只会停留在表面。”

避免政策僵化的陷阱

前教师、AI顾问埃里克·哈德森为学区提供政策制定建议时,常强调一点:AI工具与以往技术完全不同。“人工智能不像交互式白板,你不能决定买或不买,它已经无处不在。”

认为最有价值的建议是:“应当放弃过度详细、僵硬的规章制度,转向以伦理为核心的指导原则,来教育学生与教师如何有效使用AI并作出合理判断”。他补充说,学区管理者必须接受一个事实:今天看来合理的做法,明天可能就需要更新,因此政策必须通过全校社区的持续反馈不断迭代。“AI变化如此之快,你根本不可能制定一条囊括所有使用情境的政策。”

威奇托公立学校迪克森说,他调整政策与计划的许多灵感,来自每月一次的跨部门会议——参与者包括学区领导、教师、教学教练、IT人员与家长。他们共同讨论人工智能政策和使用场景,确保他的人工智能应用方案既有效又节奏得当。“我本人非常推崇技术创新,”迪克森承认,“委员会里的家长们提出说‘我还没准备好让孩子做这类事,或接触这些内容’,这种不同意见帮助我们更有针对性地推进工作,不会操之过急。”

图片来源|Dreamstime.com

这些反馈帮助威奇托更有针对性地推进AI实验。例如,舍恩霍弗为一所环境主题的学校开发了一个定制课程计划助手,该AI以学校的年级标准和环保课程为基础,教师可通过它验证课程是否符合教学目标。另一个聊天机器人则帮助特殊教育教师撰写IEP,大幅减少行政负担。学区计划从这些试点中学习,未来为不同年级与学科开发学生专用的AI助手。

在犹他州,莫斯说她关于课堂人工智能日常应用的许多宝贵见解都来自教师。她的团队会花费大量时间筛选人工智能工具的使用日志,找出那些生成了数百条提示词的教师,然后询问他们:“你具体如何操作?哪些方法有效?”

她的团队会走进课堂,收集最具创意的使用案例,将其按学科分类,并整理为“前景良好的实践方案”供其他教师参考,例如“人工智能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或“人工智能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他们过去重点推广的案例包括:在幼儿园课堂上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创作模拟亨利福特与莱特兄弟之间的虚构说唱对决,这不仅让学生了解了改变世界的创新历史背景,还让他们从小认识到人工智能的局限性。

莫斯说,推广这些实践方案有助于“降低教育工作者在课堂上尝试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的门槛”。“教师看到示例后会想‘哦,我也能做到’。”这一策略成效显著:莫斯表示,到去年年底,她所在学区近80%的教师都已常态化使用人工智能工具。

聚焦有限工具

面对几乎每日更新的AI工具,许多学区开始聚焦少量平台,以节省时间与资源,专注于深入使用与精通。

以密苏里州汉考克普莱斯学区为例,领导层花了一年时间参加教育会议、听取专家意见,全面了解各类新工具后,最终决定只为三款符合标准的工具购买授权:Brisk、Snorkl和School AI。学区还为教师提供了高质量的工具使用学习机会,例如邀请作家、教育科技专家霍利克拉克主持暑期必修培训,进行实操教学。

教师参与培训可获得报酬,且必须制定出具体应用方案进入新学年。“不能只是笼统地说‘让人工智能帮忙设计作业’,”德克森强调,“必须能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并与课程目标挂钩。”教师不仅会与克拉克和学校管理者一起研讨想法,还会与授权工具的代表沟通,后者会实时帮助优化应用方案。

总监卡尔解释道,他们的目标是形成惯性,使AI使用逐渐成为常态。他预计一年内约80%的教师都会使用AI。“因为我们允许他们自由探索、不设限制,他们就能发挥创造力。而当教师有创造力时——那才是真正的转折点。”

格温内特县也采取了类似的策略,将重点集中在三款工具上:Magic School AI、微软Copilot和谷歌Gemini。沃特金斯说,限制学区使用的工具数量有助于提供更高质量的教师培训,使其专注于实践应用。每所学校都有经过培训的教学技术教练,帮助教师根据学习目标设计AI应用案例。“核心思路是让教师从目标出发,反向思考AI能在哪个环节提供帮助。”沃特金斯解释道,“归根结底,我们仍然严格遵循教学标准。”

坚守以人为本

尽管许多学区积极拥抱人工智能,但管理者们强调不会忽视教育系统的成功根本:为优秀的人类教师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确保学生在培养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等永恒技能时感受到挑战。

迪克森着重指出,把握好分寸的关键在于牢记“困境是人类学习的必要过程”,任何剥夺学生这种体验的工具都不值得使用。“如果学习过程没有一点难度,可能也不会留下深刻印象。”

哈德森说,虽然许多教师仍对课堂应用人工智能心存抵触,但将工具定位为“辅助”而非“必需”,同时提供培训、指导和同行案例供参考,往往能改变他们的态度。当他们开始尝试后常会恍然大悟‘哦,这真的很有帮助。每周能帮我省下六个小时,还能让我以不同的思路设计教案’。”

学区管理者表示,培养能够熟练使用这一革命性技术工具的使用者才是真正的最终目标。他们并非盲目追逐新潮流,甚至不是为了重新思考学校的运作方式,而是希望帮助学生为他们眼中不可避免的未来做好准备。沃特金斯引用世界经济论坛最新报告指出:雇主们已开始寻找具备AI技能的员工,正在围绕AI重构商业模式,计划淘汰可被自动化的岗位,甚至解雇缺乏AI技能或不愿学习AI的员工。

“AI正在改变就业市场,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也改变学生未来需要掌握的能力。”她总结道,“所有这些数据正是我们探索正确路径的意义所在。”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留学党看这篇安利一波“绿牌”专业!

下一篇

10门AP文科最新考纲内容大盘点(上)AP经济、AP历史科目应该这样复习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