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HIEEC 赛题深度解读|聚焦全球经济热点 洞察政策与市场新变局!

在竞争激烈的学术舞台上,经济竞赛成为众多高中生展示才华、挑战自我的重要战场。

近期,年末最牛经济学论文大赛——HIEEC哈佛国际经济论文赛正式开题,2025 赛季四个赛题继续延续2024领域,方向分别是:Environment(环境)、Inequality(不平等)、Workforce & Education(劳动力和教育)、Crypto/Finance(加密货币/金融)。

关于HIEEC经济论文赛

2025HIEEC 赛题深度解读|聚焦全球经济热点,洞察政策与市场新变局!

哈佛国际经济学论文大赛由哈佛大学本科生经济学协会(HUEA)和《哈佛大学经济评论》(HCER)联合主办。本次论文比赛面向所有高中生,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写作水平和对经济理论的理解。通过比赛,学生可以磨练学术和专业技能,并向未来的雇主很好地展示自己,获得更多学术项目。

备赛时间已不足两月,时间紧迫、赛事难度大,为了帮助大家更快进入备赛状态,机构为大家准备了详细的赛题解读与应对策略:

Part.1

赛题解析

Q1-碳中和与气候变化

As climate change intensifies, governments and corporations are turning to carbon offset markets and naturebased solutions (like reforestation or carbon capture) to meet emission targets. Yet critics argue these mechanisms allow wealthy nations and firms to "buy their way out" of real reductions, while creating new inequities for developing economies.

  • 核心背景气候变化加剧推动各国转向碳中和、植树造林等自然解决方案,却引发两大争议:一是富裕国家和企业可能 “花钱规避实际减排”,二是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新的经济不公。
  • 关键考察方向1.基础定义:需明确碳中和的核心内涵,避免概念模糊。2.双向评估:既要分析其在降低减排成本、撬动环保投资等方面的优势,也要正视 “减排责任转移”、“加剧发展失衡” 等弊端,最终给出明确立场(完全支持、部分认可或有条件支持)。3.三维影响:必须覆盖对国际贸易(进出口结构、贸易规则)、投资(外商直接投资流向、环保产业投资热度)、发展(发展中国家 GDP 增长、福利分配、人力资本积累)的具体影响。4.政策建议:无需否定碳中和机制,而是提出可落地的经济政策,定义 “公平性” 指标(如劳动报酬公平、市场竞争公平),并围绕指标设计优化方案。
  • 创作提示可选取欧美、中、俄等富裕国家,特斯拉、煤炭企业等典型企业,以及印度、东南亚小国等发展中国家作为案例,聚焦劳动力薪酬、市场垄断、技术创新等经济维度展开,避免过度涉及国际关系与政治议题。

Q2-技术不平等与政策应对

The rapid rise of generative Al and automaion has sparked fears of a "productivity boom without wage growth,where capital owners capture most of the benefits. Some economists propose implementing a universal basic income (UBl) or data dividend to redistribute the value created by automation.

  • 核心背景生成式 AI 与自动化的快速崛起,催生了 “生产力繁荣但工资停滞” 的特殊现象 —— 技术进步推动全要素生产率(TFP)提升,却让资本所有者占据了绝大部分新增收益,劳动报酬与生产力增长脱钩,进而引发技术不平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全民基本收入(UBI)、数据红利等再分配政策,被视为缓解失衡的潜在方案.
  • 关键考察方向1.术语界定:需先明确 “技术不平等” 的核心内涵(可定义为 “技术进步带来的收益分配向资本倾斜,导致劳动与资本收益差距扩大、不同群体技术适配能力与收益获取权失衡”),同时厘清全要素生产率(TFP)、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等基础经济学概念。2.政策评估:核心分析 UBI 与数据红利的可行性 —— 两者能否有效平衡“重新分配”进步带来的盈余,是否适配不同收入群体与国家;需明确立场(完全支持、部分认可或有条件推行),并结合案例佐证。3.权衡分析:深入探讨 “收入与劳动脱钩” 的经济取舍权衡问题,比如是否会削弱劳动供给动力、影响长期经济增长,是否会降低创新积极性,以及对社会凝聚力(如阶层流动、社会公平感知)的潜在影响。4.多元视角:必须覆盖不同收入群体(高、中、低收入者),以及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如美国、欧盟、中国等主要经济体,搭配 1-2 个中小规模经济体),分析各方对政策的差异化反应与适配性。
  • 创作提示可选取芬兰 UBI 试点、美国部分州的数据红利尝试,对比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普及现状,分析政策在不同经济基础下的实施效果。先判断自动化是否真的带来了净盈余,再推导 UBI 与数据红利的资金来源、分配机制是否合理,最后落脚到 “效率与公平” 的平衡。

Q3-远程与混合办公的经济影响

Hybrid and remote work, accelerated by global digitalization, has reshaped labor markets and urban economies. As geographic proximity becomes less critical, cities face shifting housing demand, changing tax bases, and new infrastructure needs.

  • 核心背景数字化加速推动远程 / 混合办公成为趋势,打破地理空间对就业的限制,给城市住房需求、税基、基础设施带来连锁反应,同时引发劳动力市场碎片化风险。
  • 关键考察方向1.三维影响:必须全面分析对生产力(可结合边际劳动生产率等经济模型)、城市不平等(需明确定义,如城市内部收入差距、城乡技能鸿沟等)、教育重点(关联人力资本理论,如技能培养方向调整)的长期影响。2.主体责任:分别探讨政府(通过税收、补贴、配额等政策工具)与私人机构(基于边际收益与成本决策)的角色,说明两者如何协同平衡 “办公灵活性” 与 “市场碎片化风险”。
  • 创作提示需选取具体国家或城市作为案例,避免泛泛而谈 “全球影响”,让分析更具针对性。同时,可从 “通勤时间节省对劳动效率的影响”“城市核心区与郊区住房需求分化”“线上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的兴起” 等具体角度切入,紧扣 “人力资本”“供需关系” 等经济学核心逻辑。

Q4-加密货币与公共金融创新

Amid rising debt levels and global inflation uncertainty, some governments have explored issuing tokenized sovereign bonds or blockchain-based currencies to improve transparency and accessibility. Yet such innovations raise questionsabout security, regulation, and the role of private intermediaries.

  • 核心背景全球债务高企、通胀不确定性上升,部分国家尝试代币化主权债券、区块链货币,期望提升金融透明度与可及性,但面临安全、监管、私人中介角色等多重挑战。
  • 关键考察方向1.概念厘清:明确 “货币” 的核心属性,判断区块链工具是 “货币” 还是 “资产”;界定经济稳定性、金融稳定性(可关联外汇 “不可能三角”)、系统性风险(参考巴塞尔协议定义)等术语。2.双向评估:分析技术创新能否实现投资民主化、提升财政透明度,同时评估其在安全(钱包风险而非加密货币本身)、监管(可参考MiCA阿联酋 / 香港 / 泰国监管案例)、私人中介(如 Tether、USDC 等稳定币角色)方面的潜在问题。3.监管建议:提出央行与监管机构的适配方案,结合不同国家(稳定经济体与货币体系脆弱国家)的实际情况,给出明确立场(完全采纳、部分适配或谨慎观望)。
  • 创作提示可对比货币体系稳定的大国(如美国、中国)与美元化程度高的小国对加密货币的不同需求,结合代币化债券的试点案例,聚焦 “风险可控” 与 “创新赋能” 的平衡展开分析。

Part.2

应对策略

经济学是基石

经济竞赛如 HIEEC、John Locke、Marshall等,不仅考验学生对经济知识的理解程度要求他们具备深入研究、独立提出观点并严谨论证的能力。若无此根基,仅仅依靠短期突击来弥补知识漏洞,从而妄图在竞赛中脱颖而出,既不现实,又会给学生带来巨大压力。

因此,一定要在日常的学习中注重积累宏观和微观两门经济课的扎实基础。

心态调整是关键

对于有参赛经验的学生,无论过往成绩如何,重新审视和优化之前的文章或围绕熟悉话题展开创作,都是可行且值得鼓励的策略。而对于缺乏基础或初次参赛的同学,将其视为学习提升的契机至关重要。经济学术写作独具特色,有其特定模式和规范,绝非普通写作可比。明确这一点,有助于学生以更理性、从容的心态应对挑战,踏上成长之路。

理论运用是刚需

HIEEC作为哈佛大学生为高中生量身定制的赛事,理论运用上颇具灵活性,虽然不强制要求高中学生运用大学理论,但巧妙驾驭大学理论无疑能为作品增色添彩

但是,参赛同学务必谨记,运用高中经济理论清晰阐述观点、构建逻辑框架,已然是了不起的成就。毕竟,写作的核心在于紧密围绕经济理论展开,如经典的供需理论,始终是分析问题的有力武器。此外,参赛同学应避免盲目引用高深却难以理解的理论,以免弄巧成拙。

文笔方面,经济竞赛写作追求简洁明了、逻辑严谨,而非华丽辞藻的堆砌。清晰准确地表达观点,让阅卷老师迅速捕捉核心内容,才是关键所在。

格式与难点要记牢

HIEEC写作遵循特定格式:

  • 开头需明确抛出观点立场,为全文奠定基调;
  • 中间部分通常包含 2 - 3 个主体段落,每个段落紧密围绕主题展开论述,且要服务于核心观点;
  • 结尾部分则可根据文章整体情况灵活处理,若前文已完整呈现观点和论证,结尾并非必需。

HIEEC真正的挑战在于,同学们必须在极为有限的篇幅(1500 - 2000 字)内,全面回答问题,确保论证有理有据、逻辑严密、细节丰富。这不仅考验你的知识储备,更检验你的归纳总结与逻辑思维能力

「WRITING」

HIEEC论文提交截止:2026年1月5日,目前仅剩不到两个月的备赛时间,而准备HIEEC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此机构建议想要参赛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们:

  • 夯实经济学基础:深入学习经济学的各个领域,掌握基本的经济学理论和方法。
  • 关注时事热点:了解当前的经济形势和政策走向,关注时事热点和焦点问题。
  • 阅读经典文献:阅读经济学领域的经典文献和学术论文,提升自己的学术素养和写作能力。
  • 多写多练:通过不断的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 寻求专业指导:参加专业的经济学培训和辅导课程,寻求资深导师的指导和帮助。

希望同学们尽早开始准备,机构导师们也将随时准备为大家提供专业、可靠的指导、帮助和支持。

最后,祝愿大家在竞赛中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上海耀中2026-27奖学金项目全面启动,最高100%学费豁免!

下一篇

MIH 人文大师课 - 经济|全球化专家带你拆解全球化背后的“冰与火”!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